今年年初因为职业转变,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实务经验的人要全盘搭建一个初创公司的财务体系,有太多的问题无从下手也找不到人商量,入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不断求助以前同事和各路朋友。年初这段时期正是前同事们忙着出审计报告的时间,今年又恰巧赶上营改增,几乎我认识的每一个财税领域的从业者都忙碌的暗无天日。
事实上,对于私人关系里的这种场外咨询我自己是有过深刻体会的。曾经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也经常会被身边亲戚朋友这一类突如其来的求助电话弄的措手不及。很多时候对方那头吃完饭洗完澡窝沙发里一通电话拨过来漫不经心的东扯西拉很久才终于转入正题,而这头的我往往是在加班几点的赶工,站在黑漆漆的走廊里接完一个漫长的电话还得着急忙慌的回会议室继续赶工;有时候实在没时间详聊只好随口敷衍几句挂掉,心里瞬间又为自己不专业的表现充满负疚;有时候遇上难得的度假或休息,突然被对方抛来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大脑一下子又紧绷起来,挂掉电话还免不了纠结一番给出的回答是否完整有没有漏洞,占据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还破坏心情。
而真相往往是,大部分问题都称不上专业问题,大部分问题的答案也都并不需要专业知识,只是随手百度一下就可以得到。比如我就曾经接到过外省朋友打来的长途电话,问如今美元的汇率是多少。很多人有一种不好的习惯,但凡遇到点自己不擅长的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我认识谁谁谁好像是做这方面的,谁谁谁应该知道。把本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精力全都耗用在人脉关系上。宁愿花时间欠人情去打一通电话,也不愿尝试先自己做一点点功课。
正是基于这种同理心,加上原本我就是一个特别害怕麻烦别人的人,所以在问任何问题之前都格外小心翼翼。即便是面对私教再好的朋友也要琢磨再三,怎么做才能不耽误人家时间太久,怎么做才能在不招人烦的情况下把尽快把问题解决,并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第一,尽可能的减少占用别人的时间,求助之前先力所能及的做足功课,最好全部问题汇总整理成文档发给对方。比如我要咨询一项业务的税务处理方法。我会在一个word文件里详细描述: 公司背景,此项业务模式,目前我所查阅到的税收相关政策,我所能想到的几个解决方案ABC, 每个方案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所不确定的事项,我所担心的风险,等等等。
比起直接对话中来来回回的问与答,这样做的好处是:1.充分尊重了对方的时间,对方可以在收到文档后选择任何她方便的时候点开看,并且只需快速浏览一遍就可以了解到你的核心问题;2.节约了时间成本,问题一次性写的完整详细,对方也能一次性回答清楚。并且当你需要同时咨询多个人,只要将同一份文档分别发出去即可,省去了大量重复描述问题的时间;3.显示出你的诚恳和专业。这点很重要,专业的人都愿意回答较为专业的问题,只要你的问题清单逻辑清楚描述详细,一眼就能让人看出之前已为此做过足够的功课,至少对方首先会对你的提问产生好感。
第二,问题发出去了就不要再催促,如果时间紧迫需要短时间内得到回复可以同时多求助几个人以增加回复的概率。人人都很忙,你所求的人越专业,他的时间越宝贵,不催促应该是求助的基本姿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收到别人的问题,可能我根本没有功夫回答,也可能我想先放放等忙完这阵子再回答,但很快就忙的忘记了。事实上我所求助的大部分人都在收到我的问题清单后承诺有空帮忙看一下的时候没了下文,但我绝不会因此有任何不快。坦然的接受别人的不回应,而对给予回应的人回报加倍的感激。
第三,及时给予诚意的回报,对于专业服务更需要有为服务付费的意识。成人世界里,一句回头请你吃饭你会当真吗?你能感受到对方的诚意吗?可这恰恰是很大一部分人在接受别人帮助以后习惯性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即便这种承诺是出自真心,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人都很忙,人都拿出宝贵时间帮你解决问题了凭什么还要花时间和你吃饭。
在网络和物流如此发达的当下,一个微信红包、一个旅行归来的手信、一个充满心意的小礼物都可以及时的送达到对方。重要的是一个充满诚意的回馈,而无关乎礼物本身的价格。我通常会在获得对方答复的同时象征性的发个红包,或是淘宝上为对方选一个小礼物。我的棘手问题得到解决很开心,对方收到礼物也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场外求助完美的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