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童心

       明朝李贽曾写过一篇《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心就是赤子之心,“一念之本心”是个体表达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的过程,随着成长中一次次的伤害,我们的心房外逐渐建起一座石头墙,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伤,将世故圆滑美其名曰成熟。于是我们一边羡慕小豆豆能够在一个自由的小学快乐的玩耍,一边告诉自己那样会荒废时间、是不可能实现财富自由的,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到底赚多少钱就自由了。苦苦追求车子、房子、票子等外在物质,却发现自己生活的并不快乐,甚至有些压抑。每天告诫自己早睡早起努力学习,却又在刷完几个小时的抖音后感到空虚带来的悔恨。

        长大后有越来越多的责任,用一条条名为“不可以”“必须”“应该”的锁链束缚内心的小孩,尽管他/她已经痛苦的蜷缩在心底角落哭喊,也一遍遍告诉自己“以后有机会”。那一刻我们就像害怕被送走的安妮,不断的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希望得到父母或他人的关注。只是我们自己却没有关注自己内心的小孩,没有扪心自问“我真正想要什么?”或许下一次,我们可以对自己说“孩子,你慢慢来。”

       童心应该是属于感觉范畴的,我们、包括我们的孩子都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生活太久,上一次闻到、尝到、感觉到大自然是什么时候?我们被那些迷人的小玩意吸引了全部注意力,手机、电视、互联网、新能源汽车、3D打印技术等,当然还有各种app(朋友圈、抖音等),我们生活在激光丛林中,却没有任何发自真心的长久的喜悦,内心的空间维度却一圈圈缩小。我们的身体、心灵和大脑思维是分开的,长此以往,《黑客帝国》和《西部世界》就不再是影视剧。唯有回归感觉,才能找回我们的本心,这也是我们称为人的真实。蕾切尔卡森曾经说过“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无论人类科技如何发达,都不要忘记人类的身体本质还是动物,自然才是我们的母亲,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孩子。

        尊重每一个生命,无论是动植物还是人类,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无论是外在现实生活中受尽磨难的自己还是内心柔弱的小孩,他们都值得我们用真心温暖以待。而当我们真实的付出真心时,那一刻我们才是真的人。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寻回自己的本心,保持童真的赤子之心,循着这颗童心指引的方向发现生命中每一个值得开怀的幸福瞬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版权声明:原创作者为戴德文,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文出处。 最近有部叫《战狼2》的电影很火,据说票房已经突破了4...
    影像派阅读 3,848评论 1 9
  • 孤单的人都有颗孤独的心。 初冬的夜,昏黄的路灯拉长了人影。听着过路的汽笛声,别人的谈笑声,广场舞的音乐声。欢笑声,...
    清晨微雨_阅读 1,787评论 6 2
  • “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如果说高中“教室——食堂...
    赖二小可阅读 4,624评论 1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