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IP营第二阶段打卡,88/90天,4096/146842】
文/墨无声清
最近天天被年度复盘刷屏,我也在想我的年度复盘该如何写。一提到这我就懊悔,没有从1月1号那天起就记录好每天的时间流逝。
于是,我抱出了今年用的笔记本,点开了手机微信的收藏和支付中的账单,以及在简书上写的文章与复盘,借助它们的力量帮我稍稍回忆起这一年究竟干了些什么。也因此,我就只能大概列份清单了。
01
从最令人轻松愉快的刷剧开始。
每年我都至少会刷一遍《武林外传》,好像是从上大学开始就再也没有停下来过,以至于我对它的熟悉程度已经达到光听声音就知道正在放怎样的剧情,能自动续上台词,甚至知道是第几集,是上篇还是下篇。
它已经成为我饭前到饭后的调剂品,刷手机时也能听、看闲书时也能听的BGM。不同时期听会听到不同的东西,有时候也能成为自己的灵感。
除了这部经典,已经很多年不追剧的我今年居然追剧了,今年电视剧的质量真心不错。除了踩雷《骊歌行》有点崩溃以外,其他追的剧都不错。我还二刷了《觉醒年代》和《一生一世》,既精致又很有意义。
年末的悬疑剧《风起洛阳》更是让我佩服剧情跌宕起伏又不拖沓的同时,还被它浓浓的电影质感惊呆,若是能在影院放映配3D效果,得多有感觉?
追剧带来的良好体验会使我更加想去深入挖掘剧本与小说的创作,太有趣了吧!每日小惬意,从追有品质的剧开始。
02
再回到我们最日常的更文里。
今天是我在简书平台日更的第303天,在无戒学堂第二阶段90天打卡中的第88天。基本每天都在千字以上,最长的日更大概近4000字。
更文的类型还是一如既往的自由。既写影视动漫,也写邻里家常。跟随学堂的脚步,写脑洞文,故事文;有时也会写自己的散文,微小说;没有什么灵感的时候,就写随笔和日记,或者记录情绪;读到什么有意思或发人深省的书,遇到让我有情绪或者感悟的事时,就写写读后感与观点文。
文字是很自由的,它们会根据主题内容自动选择文体与表达方式。我发现我很享受这种感觉,除了投稿也不刻意要求字数,文字反而会自己涌现出来。
最喜欢与最享受的时刻,好像还是写小说很顺畅的时候,无论是短篇的,还是长篇的。从头开始翻看之前写的东西,感觉还是比较复杂的。有嫌弃,有痛快,有纠结,有舒畅。时而冰冷,时而温润。时而“官方”,时而柔美。
我发现,对待偏理性客观的思考类的东西,我的文字会比较犀利,尤其是要解释观点时。只有在讲到案例与分析时,因为对案例中的人物的共情才会渗透出感性。
其它时候,果然还是喜欢造浪漫呀!
写《婚姻:莫不是女子昏了头》时,本来想写成一个让人遗憾的结局好引人深思的,结果给我写成了貌似温情的收尾(至少读者给的反馈是这样)。
心里多少有一丝不甘(太便宜故事里的男人了),可是大概也是不想让女子们真正的绝望吧,文字自动选择了后来的结局。
在刚开始更时,我一直不知道日更有什么意义。因为对于我来说,即使没有刻意在某个平台公开写作,我也会每天在朋友圈或者其他地方留下文字。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除了公开写作和私下写作的天然不同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改变与突破在悄悄发生。
03
在日更的这些日子里,我突破了什么?
除了文体基本写全了以外,我在懒懒散散中,还是投了稿子出去变了点现的。令我羞愧的是,大半年我居然连十稿都没投。
我这是光忙着想价值了吗?是,也不是。想想年初的目标有点懵,我是冲着写作变现去的吗?看后来真的不像。
年底只能弱弱地先立一个补救flag,2022怎么也得在一个月内投过六篇稿签约。(这最后几天我要用来看决策类的书,复盘寻找过往决策中的疏漏)
以上算不上最重要的事,却是挺尴尬的事,算是日更之“糊”。
想点开心的,今年就日更的领域还是做到了很多人尚未达到的事情。比如,日更破15000字,日投稿四篇(每篇2500字左右),日更小说四章(每章3000字以上)。
其实没有刻意去做,更像是打了鸡血。比如投稿四篇是正好有了故事想写,不写难受;小说四章是后面的内容太忧伤了,只想速战速决,结果在18天内完成一部长篇小说。
综上,原因很随意,结果出乎意料。
顺其自然是一件挺自在的事情,写习惯了以后,其实日更也就是一种习惯而已。
04
翻翻笔记,今年到底报了哪些课?
A.无戒学堂
从3月中旬的90天写作私房课到90天小说营,再到365的夏季年度营,我是进了无戒学堂以后就没有再出去过,估计也不会再出去了。毕竟要一起一直写下去,写到地老天荒。
也只有无戒老师这个女人有这么浪漫的情怀,而且每天不余遗力地奔跑,带领团队各种搞活动,丰富社群内容。
我从来没有想过在一个群里面能有这么多活动。征集周末点评官、搞脑洞课、创意课、小说研讨会、百个场景征集等等,最近还搞了一个声音剧场夜嗨的活动。
单从商业角度看,她就活动策划的脑洞就已经很无敌了。从个人角度看,她又很个性,并且坚持她的个性。喊着追梦的人很多,真的能靠梦存活下来的人很稀罕。从团队角度来看,也很难得看到不为利而往,专注在干事和创造上的团队……
对我而言,就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窗口。我喜欢观察,总能发现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值得借鉴的部分。
学堂的周末点评官活动、读书分享活动、金句分享活动等我都有参加,只有亲身体验才有乐趣。我有自己的点评风格,自己对于不同内容的分享风格。
每一次准备分享稿,我都会多做一步——我想以怎样的模式来分享,什么样的模式适合这个分享。于是我发现,我的风格与别人都不一样。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尤其是当自己分享出去的东西对别人来说有价值,分享的方式也获得别人肯定时。
另外,我还发现几个会做类似事情的小伙伴。比如真人故事分享,有人会以小说体来分享,开头直接用人物对话引人注意;还有学员自发出来分享自己小说创作中积累的创作经验,直接甩出草书的学员也有……
我很喜欢听故事,年度营给每位学员都安排了真人故事分享与个人品牌故事分享的机会。听别人的故事,品味不同的人生,再看很多人事就有了其它视角。
对我而言最开心的一个月还是小说月,在那个过程中沉浸式写长篇小说,可以忘记时间,忘记一切,包括忘记我自己。
我很幸运,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能签约电子书,再次被肯定文笔。对于在这里遇到的人和事,我都充满感恩。
我也开始给老大做进度汇报(虽然就汇报了一次),参与直播连麦,做各种分享,写不同分享稿,写感恩日记……
对了,还有脑洞文。我真心觉得我目前只能写现实类的题材,但写脑洞文还是能创造不同可能,关键写得挺开心。
……
在这里的收获实在太多了,对于一个爱研究与挖掘的人,可能写不完。
年度营都已经过去半年了,依然还有一些人每日在社群活跃,就已经能从侧面说明这是一个适合创作者长待的地方。
专业、温度、个性,学堂一个都不缺。这里是今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地方,我相信它的未来还会更好。
来年还要在这里写小说,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出作品,期待自己写出越来越满意的作品,继续参加活动、比赛……
这里确有它的魅力。于是,不爱发广告的我,今年发的很多链接与图片都关于这里。
⁽⁽ଘ( ˙꒳˙ )ଓ⁾⁾
B.拆书营
可能由于我本人属于读者型的人,课程内容对我而言总觉得有点空洞,框架性的东西更多,辅之以干货。
关于社群服务与答疑,我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总有到不了那个点的感觉。尽管后期也有专门花时间去复盘,但对于实战的作用,零散的小方法可能更有迹可循。
或许是内容不适合我吧,仅限个人。其它不予置评。
我很干脆不再把时间用在这一块,或许还是文学性的适合我。
寻找自己更喜欢写的、感兴趣的花时间,也是它给我上的课。
这样也很好。
٩(๑•̀ω•́๑)۶
C:21天用书营
报名原因:对用书方法论好奇,对书本身好奇,最重要的是挺佩服老师本人能坚持日更公众号与视频号。
课程内容:用21天精读一本书,每日按用书模板输出自己的感悟。
尽管只要求300字,但我基本每天的输出都在千字以上,写嗨了就是两三千字。寻找不同的角度解析同一句话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它让我的思维发散,然后再整合起来。
每天看Tina老师与学员的分享,我就像在看故事。今年我开始喜欢观察别人的成长路径,从别人的故事里提取改变、原因、影响以及可以借鉴的东西等。
从入营开始,我就报名了伴读天使的活动,每天点评五份作业,一直干到结营。
我发现了一位宝藏姐姐,可能还有没发现的,就点评过程中,她是我发现的唯一一位能保证每天都高质量输出的学员。(呀,我光顾着欣赏,忘了加人家微信了。)
我会观察:能坚持21天满打卡的有多少人?保证每天高质量输出的是谁?坚持点评的有谁?每一份点评都能保证质量的有谁?我始终相信,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坚持与细节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一步。
通过观察我更加相信了那些已经成功的人说的话: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
而以上的要求,我都有做到,这使我对自己的满意度有了提升。
除了以上收获,还有一尝试很有趣——短视频比赛。虽然没有挤进前三,但着实挑战了一把新鲜领域,yoyo老师的点评也很筋道。
在此之前,我很少写短内容,没有拍过短视频与剪辑,更别提真人上镜。原来我都可以(之前确实是懒)。
通过老师的点评,我意外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挺敢面对镜头的。我这才想起,在热血的学生时代里,自己也是非常热衷于策划节目以及表演的。想起这一点,对我也很有意义。
虽说是用书营,社群也很轻运营,但通过观察、思考与尝试却收获了挺多额外的东西,开启了新的旅程——我果然还是该捡起当年的公众号。
(ㅇㅅㅇ❀)
综上:报课的意义很多时候不在于报课本身,而在于这个过程里可能会发现的很多未知。
05
回头发现,我一不小心把清单写成了小作文集锦。——我讲了一个名为“尴尬”的故事。
读书这块,我又尴尬地发现干货类的书居然看得更多,侧面看出我多么渴望从高人思维里汲取营养,提升认知。
4月其实还加入了生财组织,然而并没有真的去研究项目,倒是意外地把人跟人、资源串联了起来。更多的影响还需要留待未来提取总结,年末我只对它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每天手抄生财日历。
2021,总得来说是“强积累”的一年——被信息流席卷边挣扎边找木头抱着过河,也是依然贫困的一年。2022,貌似先脱贫会更重要更现实一点。
写作这块,其实还有最重要方向和一些细节要处理,暂定在磨故事上。要重启公众号,定位的问题也挺关键……这些,争取在年末能定下来。
2022,感觉会是节奏更紧密的一年。寻找平衡点太难了,可能自由才是缝隙之间的微光吧。
那就愿自己更容易快乐,好好生活,离自己期待的越来越近。每天能靠近一点点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