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老师提到的写作中遇到的以下这些问题,比如总是觉得积累不够,提笔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写出来了,觉得很套路,很小编体,说起来毫无灵气,感觉说的就是我。一直以来,我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总是不满意,觉得那些会写作的人肯定是具备写作天赋的,听了今天的课,醍醐灌顶。
今天终于找到了突破方法,像是寻到宝一样激动,小冰老师说终极答案其实就藏在你自己的思维世界里,原来是自己思维世界模糊和混沌不清晰,甚至影响到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才发现以前都是在凭着经验,情绪,本能和感觉在做决定,下判断,做预测,做事情。思维世界如迷宫般,怪不得做不到智、慧、聪、明,写出来的文章更不可能把思维世界和心灵世界如实呈现给读者有时候连最基本的充分感知自己都做不到,因此不仅是写作方面达不到一定成就,在现实世界里,也处处碰壁,兜圈子,绕远路。
到目前为止读了不少书,家里也藏书不少,文凭跟学历也不低,但写出来的东西却是很苍白,漏洞百出,归根到底,就是读过的那些东西都没有理解到,正如终极学神费脑所说的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说来多么残酷,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制造很努力的假象。
学完今天这堂课,明白了写作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彻底理解一个知识而后能够有所创造,要通过写作在一个文档,一张纸,一款读书产品或者其他产品,甚至是一张卡片,一张作业打卡上开始创造,才算真正意义上理解你读过的那些书,学习过的内容。
小冰老师提到人的本质就是信息加模式,在训练营里接触了课程的信息,社群里其他学员的优卡,从现在开始自己得主动去搜集信息,要自己去吸收课程的知识,同时也要优化思考模式,行为模式,行为模式至少要坚持打卡,因为打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不打卡说明不能理解课程,还有之前小冰老师教的方法和技能,也要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练习。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甚至是最最基本的,所以不要认为做到了这些就如何如何比别人努力了。
既然思维世界是混乱无序的,那就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尝试着使用小冰老师教的方法逐渐让它有序起来。那到底什么算是有序呢?就是我们做事的时候,学习的时候,不要有想法,而是要有算法,想法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一个人一天能冒出上万的想法,想法是镜中月,水中花,算法就不一样了,算法是我们对因果的一个预测,有了算法,我们就可以行动起来,来验证自己的算法,对的地方强化,不对的地方修正迭代,这样才能在写作上取得真真实实的进步。
所以对于写作这件事,想有所突破,最快的方法就是4个字一一升级算法,必须要去抓本质,去拆解底层逻辑,这才是精进的捷径。
怎样升级算法呢?改变过去多看书,多积累素材,多练,多投稿,多交流才能写好的加法算法,合理建立自己的创作回路的微积分算法。从而实现一边输入一边输出,从此写作上瘾。
听了这节课,知道了建立创作回路就是做微积分。小冰老师突破写作瓶颈的转折点是学习了核聚老师的进步回路这项学习技术之后,把进步回路应用在了写作上,迁移成了创作回路,从这以后她自己不管是写作还是做产品,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跃迁和精进。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认真践行,很容易做到一边输入一边输出,写作上瘾。不奢望这样下来能达到小冰老师那个高度,至少在写作这条路能越走越宽。
我们应该学会追根溯源,知道了进步回路这个思维模型只有三个环节,它也是我们高效能学习学习任何事物的核心的算法,这个回路和费曼读书法是完全一致的。
费曼是怎么通过一句话让妹妹成为天文学家的呢?
“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读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
这段话拆解成进步回路,包括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就是你能学会一个东西就行。学英语你只要能学会一个单词就可以,能学会一句话就行,学数学你能学懂一个公式,会做一个题目就可以,这就足以成为高效能学习的起点呢。
第二个环节是你得知道你是如何学会的。一个单词非常复杂,那你究竟是写了多少遍?读了多少遍?默了多少遍?一道题目你一开始不会,后来弄明白了,你究竟是怎么弄明白的?你重复了多少遍,还是给别人讲,还是要查他的背后的知识细节的?你得知道你是怎么学会的。
第三个环节就是你学到的东西不要再忘了。费曼一再告诉他妹妹哪里卡住了,就要从头开始。原因就在于此,因为记忆是无比残酷的。从今天起训练营这十几天听的课忘了的我一定抽时间再去反复学习,哪里卡住了,就又从头开始,卡住的原因是把之前的东西给忘掉了,造成了后面的学习困难。卡住了之后,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头回顾,去把以前的东西都捡回来,眼前卡住你的东西就卡不住你了。不断地回顾,回顾的目的,是为了不忘,把前面的东西都捡回来,然后再类推,你如何学到前一个东西,又如何学会下一个东西就循环往复。学习一切知识这个方法都适用。
这就是高效能学习的核心算法,就是这么简单的。浓缩为一句短句就是:若想极速前进,必须高频回顾。
虽然这个核心的思维程序算法非常简单,但是因为我们平时太急功近利了,太浮躁了,想要一口吃成只胖子,因此它操作起来也很复杂,所以只要按照这样的回路去学习,才能实现缓慢的精细加工,缓慢精细的加工过程是高效能的必经之路,我们是躲不开的,想要学好,必须去经历这一过程,要有耐心,能够这么做的人不到1/1000,我们大部分人出现的情况是学着学着就思维混乱了,思绪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我以前也是这样,找到了症结,以后一定不会了。这个时候,我告诉自己,如果真的想要学到真东西,只能这么学,没有第2种方法,必须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学,学习创作也是如此,因为创作的高效能模式就是创作回路。
根据以往学习经验知道学英语是学单词,学数是学公式,原来学写作就是学写卡片,卡片是最小的创作单元。
那么创作回路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能写出一张卡片。一张就足以成为高效能写作的起点了。第二个环节得知道是如何写出这张卡片的。知道为什么摘录了我见,为什么写出了我思。思维要有一个加工的过程。第三个环节就是别再忘了,在卡片上写出来的东西,不要再忘了能反复使用最好了。虽然简单,但绝大多数人又做不到,因为它有点反直觉。第一,你100%的掌握你能把握住的点。第二,一定要记住你为什么花大力气写出一张卡片,并且是要背下来的。因为它不是一张卡片,它可能在以后的创作你无数次用到它。第三,步步为营,牢牢的把握住你写过的卡片。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范围。三张卡片如果质量不错的话,每张卡片在300字左右。稍作添加,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千字文章组合。这就是纳博科夫的创作逻辑。
小冰老师就是如此,当她想清楚这个底层原理后就开始实践,大概是积累了2万字左右的卡片,从此她的整个创作水平就往上走了一个台阶,2万字大概是不到100张卡片。一天三张,一个月足够了,而小冰老师在10天就暴力突破了,这个进步回路几乎可以运用在任何人任何学习上。
核聚老师做过一个烧水的比喻,大家每天都烧水,原则上你可以用无穷无尽的时间和能源却烧不开一壶水。怎么操作呢?这个水烧到了四五十度五六十度,把电源拔下来,然后这个水就会凉,凉到了三四十度,然后就去烧到七八十度又去拔下来,电源拔了之后,水又冷却了,可能又冷却到三四十度,这个时候又去烧,你就这么操作,无穷无尽的时间和能源永远烧不开这壶水,虽然看上去很蠢,但不可否认,我们平时的写作就是这样子操作的,总是想写好,但今天看点这个书,明天看点那个书,今天这个文章起个标题,明天那个文章写个开头,写作这壶水很难烧开。
在这训练营剩下的时间里,如果能坚持写50张卡片,并牢牢记住,把创作回路彻底稳定下来,就能超过大多数人,一旦回路建立起来,因此也实现了创造产品,一张卡片是产品,卡片拼接成文的文章是产品,这样不断的接收正反馈,自然写作上瘾。解锁这种智力乐趣化的能力是我们人类独有的高级能力,每天坚持写至少五张卡片。
“能积微者速成”,因此想超过大多数人,其实没那么复杂,牢牢把握能把握住的东西,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捷径的,创作回路就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一旦找对方法,升级算法,相信创作这件事可以暴力突破,实现技术爆炸,要对自己的信心,对知识的有信心,因为不管什么时代,知识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