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参观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一进校门就知道了这所学校的特色是“习作教育”。
来到学校,随着老师的引领,走到一个空间并不大的多功能会议室门前时,被他们摆放在哪里的习作成果材料深深吸引……
在经过和学校负责此项工作的李主任交流,并满怀期待地提出了买上几本回来我们学习参考的要求,没想到被拒绝了,于是就一本本翻阅、拍照。这是他们坚持了十几年研究习作教育的成果,真得很震撼,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成果,都有自己的作品集。看到了老师们的成长,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幸福,也能感觉到校长的欣慰和自豪!
回想起来,我们学校要求老师们坚持写日志的时间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总是找到各种不能坚持的理由,学校也总是看似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降低要求,导致我们错过了美丽的瞬间、错过了一时的灵感、失去了教师成长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从现在起,我们要严格要求老师,哪怕他们暂时的不理解,日志的书写我们一定要坚持!!!
走进空间并不大的会议室,知道了这是硬件比较落后的一所农村小学。
欢迎仪式开始了,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教师乐队来了,鼓手还是位体育老师!歌声响起,师生深情演唱学校的校歌,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同学、感恩祖国为主题。我们学校的也要尽快完善编辑出版我们的校歌。
会议室四周的墙壁上依然呈现的是习作教育为主题的文化,让我们对习作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走进教室,观赏了“到校三短课”:
1.英语口语练习课
2.日记赏析课。提前确定展示的同学,把自己的日记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从写作技巧、写作方式、写作的内容、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上去赏析,孩子们交流评价,思维火花的碰撞,真诚的建议、虚心的接受、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一切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完成。我深刻体会到习作教学和习作教育的不同。
3.益智器具练习展示课。一声令下孩子们齐刷刷地站起,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器具,做好了竞赛的准备,随着音乐声起,开始了!他们全神贯注,单手操作,不时的有举手报告完成的同学,信号在不断地报时1分钟、2分钟……孩子们个个信心满满,你争我赶,不到最后不罢休,结束后还在研究本次自己失误的原因。
英语口语练习课和益智器具练习展示课是在十几年坚持日记赏析课的过程中,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孩子们的需要逐渐增加的。专人负责发出口令信号统一时间进行,班班都有老师和同学组织引导,活动扎实有效。我们学校的周三阅读交流和周周诵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呢?我们的英语口语练习能不能也像这所学校一样来扎实落实呢?益智器具的练习是激发孩子内在兴趣,培养孩子主动钻研的精神,开发孩子智力的一项有益于孩子终身发展的一项活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可以作为一项自愿选择的校本课程开设起来。
走到操场,观看了阳光大课间
学生人人手拿两个装有黄豆的小矿泉水瓶,有节奏地整齐跑起操来,增加了节奏感和跳动活泼的音符,接着诵读表演《少年中国说》,最后,还进行了歌曲表演舞蹈。
抓紧找机会靠近负责科研的李主任,主动交流想从她那里获取更多的经验,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他们这里最大的特色:是习作教育研究。这里的阅读是这样落实的:教师整本书导读——学生读——汇报交流。一个学期至少读四本,老师合作,提前读透一本,轮流上导读,这样学生阅读落实更扎实。阅读和习作的成果作品,老师们几乎人人有自己出版的书,这里也经历了开始时逼着做,后来督促做,再后来自己主动做,最后习惯做的一个过程。这是教师走上自我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过程,这是一所学校走上真正的内涵发展的过程。
走进课堂听了两节数学课:课前的数学解题方法和学习口诀(值得学习),课堂上充分体现:孩子思维的发散,清晰的表达,老师充分的退位和孩子们充分的参与、经历、体验、展示。课堂上孩子们的表达特别的好,思维敏捷,表达流畅,积极性很高。这才是办学质量的真正体现。
最后李嘉骏老师进行了评课:
1.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我们当下应该做什么?面对未来培养栋梁之才,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老师们要有这样的一个高度和出发点。
2.用心做教育,扎扎实实做事,常态化的规范化的训练
3.巧用歌诀,滋养习惯!传承下来和老师自编的歌诀。
4.现在的考题方向
5.圆融互摄,追求幸福,幸福是一种体验,老师投射出来幸福,影响感染我们的学生。老师教的有意义有价值,生动活泼,从展示中,从课堂上,都能看出他们的幸福,全情投入的。
这个区对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检测压力也很大,考试题目方向,过程凸显出来,上课我们就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整体什么最重要?思维是最重要的!讲圆的面积时,讲了转化思想,割补思想,核心的思维和思想,为什么叫益智课堂呢?这就是益智,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视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单元整体框架设计,发挥年级组长的作用,集体备课,该讲的一定讲,该自得的一定自得,一定要分清楚,集体一块行动。知识串成链,编程网。渗透、交错、训练、迁移。面向未来,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思路是由视野决定的,视野是由格局决定的。
他还说,老师的人品好,就要全情投入工作,想明白了我们要为今后的发展思考,教学内容该加些什么?这就是后劲,我们教的东西不是结果哪一点,而是过程,推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活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教了干什么?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
2019.11.27下午
首先 , 分管数学研究的康增辉 主任报告:介绍益智器具作用开发的经验和做法。
然后,科研主任李芳做了《不忘初心十年路,“习作教育”再启航》——“习作教育”实践研究 十年历程和未来专题报告。报告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这所学校习作教育研的过程和方法,也感受到李主任对这样工作的执着,对学生老师的高度负责。老师们从对她的不理解甚至是厌恶,到对她的感恩,感谢!工作上再高的标准,再严格的要求,最终老师们都会理解,最后最终成就的是老师,是学生,是学校!
我们必须要坚定一个信念:坚持不懈地把我们的以往确定下来的事情做下去,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