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分理论的魅力
参加一个“已婚女士”活动,误把老公电话写成父亲电话。心理学同行笑曰:“验证了弗爷(弗洛伊德)理论...”
这事唤醒了我许多的过往回忆。发现自己原来从很早起,就已在与父亲的互动模式中,认同了自己作为“妻子”的身份角色。
不细说弗爷,不懂精神分析的人常认为其理论是“胡说八道”。想借此机会谈谈我的成长,以及与父亲、丈夫的关系。
你或许也能从中了解到弗洛伊德的伟大以及精神分析的魅力。
二、身份认同是爱的转移
童年常跟父亲一起,父亲去哪,就会把我带到哪儿。我大概知道有许多人是不喜欢他的。他时常情绪失控、说话啰嗦...还常对我和母亲发脾气。
但我清楚自己是他的“小天使”,要认真爱护他、守护他。毕竟已经有那么多人不喜欢他了。如果我也不喜欢他、不爱他,那父亲一个人就实在太可怜了!...
公婆和母亲常赞叹于我对姜先生的爱与体贴。但其实我自己心里清楚:我只是把对父亲的爱与心疼转移到了丈夫身上。
三、对父亲的爱让我成长
05年夏天,父母决定一起从青岛送我到厦门上大学。
那时没有动车,行程共三天。母亲有一张单位提供的卧铺票,父亲没有,于是就坚持说要坐硬座。我对父亲说:“爸爸没关系,有我陪着你呢...”
从青岛到福州的两天两夜,我困了就趴在父亲腿上或肩上睡一会儿。父亲饿了我就帮他洗水果、泡方便面...
看得出父亲有我是很幸福的!
大一上学期末我和姜先生开始恋爱。那时我们都特穷,穷到吃2元钱一个的苹果感觉奢侈;吃面也不舍得加一个5毛钱的蛋;每次从山东到福建来回的路上也一直坐硬座...
姜先生一直困惑于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能跟他一直走下去。
估计最终将原因归结于“自己长的帅”吧!😂
四、爱是恒久忍耐
一位交往多年的外国友人,曾用三个英文单词形容我在两性情感中的个性:
resilient(抗挫力)
tolerant(包容力)
patient(有耐心)
我赞同。
反观那么多年与父亲间的相处模式:
既要学会应对父亲的情绪化,照顾到父亲的自尊,又要体谅到父亲的敏感——简称“不断讨好”。
而这样的父女关系对我的帮助是:
即使我不是母亲,没有孩子,也从中学会了“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爱父亲不因为父亲是谁,有什么优点或者缺点。
爱父亲仅仅因为他是我父亲。
五、“无条件的爱”引领我“成为自己”
我的父亲不优秀,
但爱他给我力量敢跟整个世界抗争!
——“我们父女就是这样子,
生活过给自己,随便你喜欢不喜欢!”
前日姜先生忆起一位大学好友,困惑的自言自语道:“她那么优秀,也不知怎的至今未婚,也没男友…”
遂想起与她逛街时的一段对话。
她:“你买那么贵的内衣干嘛?除了你家老姜谁都不知道你穿了件好内衣。我们都把钱花在‘外面’,就你喜欢花在‘里面’...”
我:“自己感觉舒服最重要!日子要过的自己舒服。”
那个好友其实不是没人追,也不是缺人对她好,而是她一直都比较在意别人会怎么看她。
六、我爱父亲。
爱他让我懂得:别人怎么看不重要,你爱的那个人怎么想才最重要!
能量守恒——当你愿意付出爱,你也必将收获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