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一起出行爬山,
从山脚到半山腰,
你早已气喘吁吁,
孩子却在欢快的一路小跑
孩子天生精力旺盛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孩子的抗疲劳能力可以堪比专业级别的耐力运动员,更"可怕"的是,他们恢复体力的速度还比专业运动员要快。
家长们恍然大悟,怪不得孩子可以跑跑跳跳一整天,轮流照看的大人们却早已累到不行。
此次研究中,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召集了12名从事铁人三项、自行车或长跑的国家级男性运动员,与12名平均年龄10岁半的男孩相比较,又招募12名极少从事剧烈运动的成年男性参与研究。
三组人员分别作两组7秒钟自行车冲刺骑行,然后连续30秒尽快蹬自行车。运动结束后,研究人员分别记录他们的心跳和乳酸水平(乳酸是运动副产品,会导致肌肉疲劳)。
结果发现,孩子们不容易被骑行运动累倒,与专业运动员的疲劳程度相当。研究人员分析,这或许因为孩子们个头较小,肌肉离心脏泵出的富含氧气血液较近,能更有效利用氧气。孩子额外的能量来自慢肌纤维,而这种肌肉组织收缩较慢,保护孩子免于因过度运动受伤。
“我们发现,孩子们更多动用有氧新陈代谢,因而在高强度运动中比较不容易感到疲劳。他们也能更快从身体疲劳中恢复,甚至恢复得比受过训练的成年耐力运动员快,正如他们心率恢复和去除血乳酸更快的能力所展示……这或许解释为什么大人早就累坏了,孩子们却一直玩啊玩。”
——研究项目领头人塞巴斯蒂安·拉泰尔
事实上,孩童时期正是脑神经发育的关键时刻,活泼好动的天性会让孩子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和自由探索能力,这对孩子的早期身体发展和智力发展均有好处。
但作为家长,如何陪伴好动的孩子,让孩子们发挥优势、避免劣势,有待我们进一步学习。
释放旺盛的精力
孩子本身精力旺盛,但对于那些过剩的精力,要善于正面引导,让他们充分释放出来。很多时候,孩子们幼儿园和学校的活动并不够,过剩的精力不能充分释放,就容易坐立不安,在需要安静的活动中也静不下来,小动作多。
所以,聪明的爸爸妈妈,每天一定要安排一些跳绳、跑步或打球等运动量大的活动。
在运动中学习规则和秩序
很多孩子的规则意识并不强,所以家长们想通过下棋、看书、画画等让孩子学会规则和秩序。
但这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些安静的活动,需要孩子循序渐进地掌握。而一些有规则和秩序要求的运动项目,其实更适合孩子学习规则和秩序,比如简单的拍球比赛,让孩子在运动中既释放了精力,又理解和掌握了规则和秩序。
在运动中培养专注力
对于孩子来说,运动比其他任何活动形式都重要,对注意力的培养最好也在运动中完成。
例如,要求孩子根据教练的指令做出相应动作,然后加快语速和难以程度,这些都是需要非常专注才能完成的运动。依次类推,家长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调整和设定游戏形式。
要有规律地生活和作息
督促孩子每日要按时起床、进餐、活动、就寝,每天的活动尽量有秩序、有规律。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作息规律。
比如,特别好动的孩子精力旺盛,如果勉强睡了午觉,晚上睡眠会受影响,进而影响晚上的作息。所以,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减少孩子的午休时间,或干脆不睡午觉。
家长要有耐心
很多孩子并不会言听计从,家长们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不要总是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快快安静下来、早早睡觉,这是不合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