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看到,一家万人以上的公司大概是按照业务线分组织架构的,例如华为的各种事业群BG,例如阿里巴巴的诸多业务事业部,业务不一定是第一生产力,但一定是订单的一线战场。所以我们看到了成熟公司的业务生产线的链条会很长很完善,完善到几乎陪吃饭和谈商务会分成两个环节,一个叫公关,一个叫商务,甚至还有一个独立角色叫销售。一直到最后方的研发,业务线可以长到无法想象。所以,很多情况下,研发人员已经嗅不到前方业务战场的硝烟味,但是成熟的公司总是有更多办法去改进,保证研发做的产品,和业务线想要的产品保持尽量小的差异,例如六西格玛管理。
创业公司,特别是需要看创新产品弯道超车的有理想的创业公司,首先需要高层有强大的业务忽悠或者理解能力,我们通俗叫画饼,创业的关键时候画饼真能充饥!
然后就是业务线,最后再到研发。作为研发,估计每个研发的梦想都是有个美国世界五百强公司里印度人写的需求文档,他们会告诉我定义一个变量我到底是用16位好还是32位好,项目管理的时候一个for循环评估一个星期的工作量。这就是外企的螺丝钉思路,多少人真的做了螺丝钉最后年纪轻轻就失业的,估计这几年真不少。
业务不行的外企撤了,死搬硬套瀑布模型的也没几家了,满大街都是搞敏捷的,创业团队估计没几个说自己用瀑布模型了,直接敏捷到不要产品经理的估计比例不小。
敏捷拉进了PO和研发人员的距离,每一次会议都要解答研发人员的需求疑问,多到令人发指的会议的目的真的只是为了让PO解答研发的需求疑问吗?
研发人员,必备几个特征,高学历,强逻辑理解力,强学习力,简单踏实。这些学习力超强的人,每天听PO讲需求讲业务,难道时间一长不会理解不会记住?我相信那个风口上的猪也是听PO讲业务才爬到那里的。
创业公司的研发,我们总是希望是大公司出来的,BAT互联网出来的更好,为啥抢手?连业务精通度都可以暂时放一放,因为互联网公司对研发人员的要求更敏捷,学习能力知识快速迭代能力更强,更易于接受新鲜事务也更易于理解业务需求,因为大部分有创新产品的情况下,他们的产品经理估计也说不清楚那个创新我是规划三个功能点好还是一个好,大不了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嘛,不行推倒重构哪,这才是互联网技术迭代快的根本原因吧。
到底谁该懂业务?事实会说话,只有产品经理懂业务的创业团队不知道还有没有,可以投票举个手看下,顺便问下大家都是不是已经在另有打算了,或者公司业务还在正常运转吗?
创业公司研发团队建设,首先可以明确,我们确实会不懂每个业务,因为我们有创造划时代产品的愿景,这个创新确实没有人做过。但是我们有敏捷有迭代,有一起战斗成长的团队,有创业者的价值观,业务难道还会比技术创新要难吗?研发长久不懂业务,这个研发,留还是不留?公司自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