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我想写孩子暑假都玩了什么,但是昨天在关于练字的文章里,我说到兴趣更重要。有一位读者留言:
可有些孩子的兴趣就是玩呀!父母不逼他,就什么都不想学,或者刚开始有兴趣,学着学着就不喜欢不想学了,难道就顺着孩子的意愿,放弃不学了吗?
之前我就曾和朋友聊过这个问题:《孩子不愿意学钢琴了,家长该强迫还是该放弃?》
其实这样的现象蛮普遍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Part
1
一、孩子的兴趣就是玩?
我觉得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兴趣是什么,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按照这个解释,孩子的兴趣是玩,玩什么?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事物,也就是说,对特定的事情——比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或特定的物品、东西——比如魔方、扑克牌、足球等等。
如果孩子只是漫无目的、毫无规律地玩儿,我觉得这根本算不上兴趣。
人教版语文教材里有一篇课文是《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喜欢玩各种各样的镜片,玩镜片——这个指向很明确,我觉得这才算是兴趣。
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喜欢玩乐高,有的孩子特别喜欢车,有的喜欢枪,这些都可以算得上兴趣。
怕的是那种只会追逐打闹、凡是需要动脑子的事情都不想做。
恕我直言,你喜欢的是无所事事,是不动脑子,和有没有“兴趣”无关。
Part
2
二、父母不逼他,就什么都不想学。
还是接着上面的观点,不逼就什么都不想学,言下之意就是只想做轻松的事儿——吃饭睡觉玩儿最轻松,学习,不管学什么都不轻松。
只想做轻松的、不用动脑子的事儿,在我看来,就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表现。
本来,小孩子最是拥有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经常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啊”,“怎么回事儿”?
那么,也很容易产生对各种事物的兴趣。
看别人轮滑,自己也想玩儿。看别人弹琴,自己也想弹。
可是,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为知道要费劲。
所以,家长不逼着就不想学,其实,逼了也不想学,只是没办法,所以,学也学不好,因为孩子出工不出力!
Part
3
一二两点,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我觉得,多半是家长的问题。
其实,孩子的好奇心并不用刻意培养,而只要注意别去破坏。
哪个孩子小时候,没问过为什么,大人眼中平平无奇的东西和事情,孩子都觉得有趣。
可是,面对孩子的打破沙锅问到底,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有的家长是:你怎么这么啰嗦啊,去去去,自己玩儿去!别烦我!
有的家长是:我也不知道,你的问题真多!
有的家长是:尽自己所能给孩子解释,不知道的,就立刻查书上网找资料。不但给孩子解答了这一个问题,还给孩子示范了,遇到问题怎么解决。
所以,人家的孩子,不怕用脑子,不怕思考,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想去探究其中的秘密。
咱们的孩子,却只喜欢瞎玩儿,“什么都不感兴趣”!
如果孩子是这样,那么家长要多想想办法了,这个想办法,并不是让家长取代老师,教孩子各门功课。而是要想办法,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对任何陌生事物的探索欲望。
最起码,孩子问问题的时候,不要敷衍他,打击他。
Part
4
三、刚开始有兴趣,学着学着就不想学了。
这个现象并不仅是孩子特有,大人也一样。
原因在于:开始的时候,只觉得好奇、有趣,但是一旦开始学习,就进入了另一个层次,这时候接触到的,就是更多深刻的知识、枯燥的练习,觉得难了、费劲儿了,就不想学了。
我是这么看的:所有的生命,都渴望自由,但是学习,首先意味着规范,不可能自由发挥。
学写字,有笔画笔顺的规范;学弹琴,有手型指法的规范;学游泳,有动作姿势的规范……要遵守别人制定的规范,本来就不符合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偏偏想遵守却还做不到,心里自然更不爽,索性不学,也就避免了失败的打击,落得干净!
我们对这一点认识清楚了,就不会轻易指责孩子,指责自己:你看别人怎么都能坚持下来,你(我)为什么不行啊?是不是你(我)太笨了、太差了?
并不是。
人的天性都是这样,趋利避害。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对坚持一件事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不是一开始想得美,做起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撤退得比谁都快。
就好像那句话说的“丑话说在前面”,就好像人家说做生意,没想赚钱先想亏钱。
有最坏的打算,才能有充分的应对。
Part
5
四、难道就顺着孩子的意愿吗?
当然不行!
如果你什么都顺着孩子,将来会落下埋怨的:
“你什么都听我的,我是家长,还是你是家长?”
“人家的家长,怎么就没让他放弃啊!”
“我不听话不懂事,你为什么不教育我?”
“如果我当初坚持下来,就……”
不能顺着孩子,但也不能逆着孩子,压着孩子,逼着孩子。
强扭的瓜不甜。
孩子学着学着发现难了,想放弃了,这个思想准备,咱们做家长的,一开始就要有。
怎么做呢?
哄呗!
讲道理、摆事实,摆事实、讲道理。其实方法就这两种。
家长要充分运用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天花乱坠,偶尔疾言厉色一下,反正目的很明确:绝不能轻易放弃!一旦这次说放弃就放弃了,就会像触发多米诺骨牌一样,以后遇到困难都会轻易放弃。
你说怎么哄都不行,孩子哭着喊着死活不愿意继续学怎么办?
那我觉得,你可能在一开始,就没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就连你自己,都没做好心理建设。
草率的开始,得不到理想的状态。
Part
6
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在女儿小时候学钢琴的路上,吃了一次亏,半途而废。等到女儿大了,学习中阮的时候,就没有操之过急。启发、诱导,但终究“我想学”这句话是女儿说出来,而不是王老师拍板决定的。
女儿小时候学了一段时间的钢琴,王金战当时的愿望很朴实,就想让孩子接触点高雅的东西。然而女儿学得很不愉快,有时候一边弹琴一边哭诉:“让我这么痛苦地学钢琴,就是为了考级、为了排名吗?”看着女儿痛哭流涕的样子,王金战想:算了,别逼她了,顺其自然吧。
后来王金战想让女儿学民族乐器中阮,鉴于学钢琴的经历,他几经考虑觉得只能采取迂回战术,诱其上钩。他发现女儿对民族服饰很感兴趣,收集了很多民族服饰的明信片。有一次散步,他问女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朵奇葩,那就是民乐,知道吗?” 女儿点点头,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莫名其妙。他继续说:“你看你长得漂漂亮亮的,将来穿一身民族服装,站在舞台上,一曲民乐蓬勃而出,技惊四座,所有的目光都聚在你身上,那感觉……” 女儿被爸爸描述的美景打动了,兴致勃勃地说:“老爸,有意思。可是民乐……”看女儿有点儿信心不足,王金战赶紧给她鼓劲儿:“民乐当中像二胡、琵琶、古筝这些都需要从小练习,而且学的人也很多。但有一些民族乐器,像中阮、大阮、三弦等等,学的人相对较少,而且也很有个性。你个子高,背个中阮一定合适。”于是女儿愉快地接受了老爸的建议。
就这样女儿开始学习中阮。让王金战惊讶的是,一个对钢琴不感冒的孩子,竟然对中阮情有独钟。可能是那天他描绘的美景深深烙在女儿心里,她把中阮完全当成了一种爱好,没有了负担,学得顺风顺水。一直到考上大学之后,王金战问女儿还要不要继续学习中阮,女儿爽快地回答:“当然要啦,这是我的兴趣呀!”
——《家教》专访王金战
美国的虎妈,为了两个女儿的乐器学习,争执、吵架、冷战、和好,哪个也没少。
你以为只有你的孩子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说“不学”吗?谁的孩子都一样。为什么别人的孩子没放弃,因为别人的家长没放弃。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至于用什么方法,能哄住孩子,我觉得谁也没有一招制胜的方法,而是
周期性地间歇发作,
针对性地治疗,
曲折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