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后感

                   文/前行者    

 这些天,我拜读了许多大篇,又自称是美到心碎的散文,以及本土诗人的作品,一篇篇让我汗颜。有许多还像模像样插图配音包装作陪衬,彰显文字优美,以飱读者。

 自持读过四书五经,也算上是个读书人,有良好的思辨能力,但是看了许多篇散文和不知其数的诗,大部分让我云里雾里,找不到方向,尽是华丽的词藻,优美词句,绕来绕去,找不到主题,大凡不清楚作者要表达什么?这可能就是说当今的文风。

 我反问自己,是不是与年龄有关?是不是老观念看新事物?是不是自己的语言功底不过硬?多重疑问,我茫然,我用最笨的办法想说服自己,一篇难懂的文章我至少要读三遍,实在还有疑问的,继续读下去,倔犟的我想棎过究竟,一直相信,读书百遍其文自现的道理,但有些几遍过后,还是摇头,悲哀啊!大脑一片空白,我仍用文理,逻辑,推敲,终归让我困惑,失望,才疏学浅呀!阅历不够,可能我这辈子只能当旁观者了,学不会他们的表达方式。散文把魂玩丢了,还算好散文吗?起初打算引用一篇文章,逐层分段分析,想想落实到具体不便,这种现象太多,放弃了。所谓的美,是没触碰到,心已经醉了,心情反而有点烦。

 谈到诗,诗天生难懂,有韵律,平仄,语言环境要求,比起散文更加高深,我常用自嘲安慰自己,要是都懂诗,全世界的人岂不都可成诗人,当然诗人是一批特殊群体,文人之中的文人,古律诗难懂,情有可原,可是,如今有许多现代诗,我就不敢恭维,在这一领域产生各个流派,风格迥异的,也有大体相同,不瞒说,有大部分看不懂,不知道作者故弄文字游戏呢!也不知道是现代诗深奥啊!有时东扯西扯,指东说西,语言混搭,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指桑骂槐,更有甚者指鹿为马,粉饰太平,成为文字上的白色恐怖,这时作为读者的我,不自信,不得要领,我无地置容,颜面扫地,在老婆面前,我常装成文化人,让老婆不敢怠慢,如今面对心碎的散文和诗歌,我低头了,无语。诗人群体中有人说“我们是垃圾诗,实属垃圾派”,他们自己都承认了,想想也是的,何必纠缠呢!

 我们那会儿学习,老师再三强调,文学作品的方向,一定要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所接受,才是好的作品,深入简出,言简意赅,中心思想明确,才是硬道理,现在怕是诗歌,散文,进入误区,愈深奥,愈难懂,出现多个生字,就是最好的文章,成为仿效的对象,我认为这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文字的推敲和语句的提炼是基本功,学习和读书永远在路上,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都是错误的,也许是因为自己不会,妄加评论,也许我这种牢骚是一派胡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四、“写”以外的功夫 1、输入方面: (1)积累“外部”和“内部”的经验 普通人和作家的区别在哪里?从“外部的经验...
    苦行僧啊阅读 4,342评论 0 3
  • ————文/山东聊城 季羡林^_^ 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浑身一片寂寞...
    思明_Tuso阅读 13,818评论 16 24
  • 这是十几年前的文章。那时候,干国祥和我还都没有全职加入新教育实验,也就没有一个被称为“新教育研究中心”的组织。重转...
    魏智渊阅读 7,659评论 4 14
  • 1、 为什么国王送的礼物是:银制镜子、黄金面具、匕首,有什么寓意? 我觉得,银制镜子代表第一层理解——诗是生活的直...
    陈玲00阅读 11,852评论 0 4
  • 我们相爱,一切都那么美好 阳光像花蕊一样甜蜜 汽笛在无声中穿行 风在奔跑--闪着玫瑰色的灯 你用诗歌,用孤独 用十...
    舒严阅读 1,4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