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拆拆拆|罗辑思维到底在干什么?

用罗胖自己的话说,叫做

提供知识服务

通俗了讲就是

把牛人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大伙儿听;或者,把复杂的信息打碎,重组,再用有趣的方式传播给更多的人

罗胖自己是吃书狂人,即便如此,也承认很多知识是听别人讲过,自己咀嚼后再吐出来,坦然做个知识的二道贩。

之所以这两年“知识服务”大行其道,提供知识服务的团队估值融资一浪高过一浪,究其根源有两个:

1. 信息过于繁杂,选择成本过高,因此需要值得信任的知识获取渠道。

比如,选错了一部电影你付出3个小时左右的机会成本;而选错了一本书,你付出的可能是一天甚至一周乃至更长的时间。于是你希望从朋友那里,或者从罗辑思维、吴晓波、樊登那里得到这么一份书单,以降低这个风险。

*当然,对于前者(电影),很多人也会在决定前往影院前先看看“毒舌电影”的影评,对吧?你可以说“毒舌电影”提供的也是知识服务。

2. 万事万物皆可从多个角度加以解读。

一种解读一旦被认为是“有趣”的,或是“有用”的,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于是,“有趣”的观点被快速复制和传播;“有用”的观点虽然传播速度较慢,但依旧可以获得大量的拥簇。

例如,2016年刷爆朋友圈的《人类简史》中对于人类之所以有史上最高效的协作方式的解读是(非原文,也是咀嚼过的):

人类擅长创造一系列想象中的图腾,然后以这种抽象来凝聚个体的力量。这些图腾包括:神鬼、宗教、公司、国家等...

这的确是一种既有趣又有用的解读方式。类似的还有罗胖对于“国民总时间”的定义,李笑来对于“和时间做朋友”的建议,古典对于“超级个体”的设定等等。

知识服务虽然是个新物种,但能够提供知识服务的人却一直存在。你身边那些PPT的高手,那些拆书的牛人,那些一张嘴就引经据典的臭屁家伙们,可能正要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对他们好一点,让他们帮你做好知识服务吧。毕竟,能为自己省时间,又能让生活变得有趣一点点,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