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中,有两次,我以为我要抓住爱情了,只是他们在乎效率,我更享受慢慢来。
高三的那个圣诞前几天,我约他去做翻糖饼干,我记录下他认真挤糖霜的样子,他拍下我画残了图案的糗状,他让我和JERRY的合影,我也记下了西西弗书店外他的背影。那天,我尝了他点的不同口味拉面,他也偷吃了我不同馅料的肠粉。晚上,他送我他画的一幅画,我牵着他的衣袖,一个不小心,又或是刻意,我的手从他的衣服松开了,滑倒了他手的位置,被他抓住了。
我们是高一认识的,那时他是我朋友最好的朋友。
那天之后,我去了北方准备高考,也一直保持联系。我觉得要是他足够喜欢我,肯定会主动的,但我好像也高估了自己,所以我跟他都是聊一阵、沉默一阵,一直都是淡淡的,淡淡的。大一又约了几次,总是以朋友的名义,四人的局,我们不会介意用对方的杯子,他也会帮我挡酒,散场回去的路上,即使刻意地跑到到另一边,他也总会站在我身边,我喜欢这种,喜欢的人,对我有偏袒的感觉。我想着,“什么时候跟我表白呢,我就等着答应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慢慢也没有微信互动了。再过了两个月,他朋友圈出现了跟女生的合照。我忘记了具体配文,只记得他说要慢慢地慢慢地......
两个月,是该够时间去认识一个人了吧,可是,能了解一个人吗?原来那是他去北京集训的时候,我去山东的时候,认识的。原来那时候,是我误解了吗。
后面听说,那个女生在认识他的几天就表白过;后来也有听说,他每日给她分享日常,而她却说每日都那样,没什么好分享的;听说他们分手了,又复合了。
大一暑假,朋友推了个男生给我,我专注于学业,但也期待着“两个人的生活”,觉得该主动认识男孩子了,我们聊了一段时间,他会整天不回微信,我也偏向于跟能有回应的人聊天。过了一个月,约了一次见面,是我的长相类型,我也能感受到他炽热的目光。晚上,他发了个微信,“晚安,醉猪”。说实话,这180度转变的态度,实属受宠若惊了。然后,聊天比之前热烈了许多。连续聊了十几天,在聊天记录停留了两天后,他在朋友圈官宣了。
也有不少人要我微信;也有认识了一段时间的朋友,约我出去;也有男生经常性给我发信息......我就在自卑与自信中来回踱步。为什么不能我喜欢的人,也刚好喜欢我呢。也或许是我的恋爱观太过......与大众不同了吧。
我觉得,恋爱的对象是那个三观相同的人,是可以共同进步的人,恋爱是我们相互了解、异地时各自奋斗、见面时有说不完的事。是相互探索、日久生情。因为越了解对方,而越来越坚定对对方的认可。可是,当我们连对方对他们自己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都不了解时,又怎么能轻易说喜欢呢,又怎么轻易表白或答应呢。
但我不会懊悔,自己当初聊天的时候怎么没有开四五倍速,以至于让别人捷足先登。因为,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的恋爱观不同。而一个人连花时间了解你的耐心都没有,日后又怎么忍耐彼此之间的小摩擦呢。我在情感上,从来不追求效率,我只是想等到那个对的人。
如今“钓鱼”一词频出,但我也很疑惑。同样的内容,发两次就没有意思了。分享生活的时候,也只有当下才能表现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很多个你喜欢的人想要分享,那似乎是不够喜欢把。
也并不一定,要自己最喜欢才能成为情侣。因为对于部分人而言,恋爱是理性的,那个人,可能是多种因素下的最优选择。毕竟轰轰烈烈,另人羡慕,双向奔赴的爱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的。
我没有谈恋爱,是因为我不喜欢快餐式恋爱吗——这种迅速上头又多选择的恋爱?是我的观念不顺应时代吗?不知道呢,虽然我抱着总会遇到那个人的想法,却也会害怕......等着等着22岁、22岁、25岁、30岁,40岁就这样过去了,该怎么办。
我不是不可以一个人很好的生活,只是我也想要和一个人一起生活,两个人去冒险,去探索我们未知的领域,相互鼓励,有个人无条件支持站在自己这边。我也知道人生不只有恋爱,但,我们都知道,这确实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不怀疑自己存在吸引他人的魅力,但我也羡慕别人美好的爱情。
很喜欢一段话“如果你喜欢一匹马,不要试图去追赶他,你要去种花种草,等春暖花开之时,他自然会来。如果他没来,也没有关系,你已经有花有草了,还怕会等不到马嘛”。很多时候,我喜欢不上自己身边的人,是因为没有种成自己所期待的马,所喜欢的花。我接触到的人就只是这个圈子的,又怎么能异想天开让别的圈子的人认识我呢,更不用说成为伴侣了。
所以,对比起反反复复地纠结与自我怀疑,还是用实际行动去努力靠近,自己想认识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