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成功与否,只能通过盖棺定论来确定。
如果是用一句话来点评这本书,我会说:“这是每个年轻创业者都应该看的书。”然而这句话已经被滥用了。但是这句话,是在我看到第80页的感想。
在以往我对创业的认知是,热情、胡思乱想、不按常规出招。创业者该是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偏执狂,他们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不满足于屈从世界,指责所有与自己不同的意见都是蠢货,抱着极大的热诚和自信去征服世界。是的,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
这本书给予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如何创业,而是作者的经历让我知道了“我以致身边认识的想创业、在创业、打算创业的人有多么不适合创业”。它不教我们怎么去成功,而是将自己的经历慢慢地写下来。这样的经历,不能说是失败或是成功,所有的结果都应该通过等到停止的那一刻才能定论。
创业,原本就应该是生活和职业紧密相连的一种状态。作者将自己的社交、想法、经历以及生活都写了下来,膨胀的自信心在某个时候成为了隐藏的炸弹,在某个时候却成为了引领事业高峰的引擎。我想,这才是对创业者最大的经验:当社会还未从组织主义变为个人主义时,带有强烈个人主义的创业家在将公司带上轨道之后就应该寻找适合的职业经理人来负责运营。
作者颇有国内几位成功创业者的影子:互联网来临的90年代,想要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来打败自己研发的IMS;进入互联网广告业务的时候,想着如何找到别人无法模仿和追上的关键;被微软看重,随后大肆准备进军国外市场,路演和上市。
后来呢?死于债务、死于合作公司的违约、死于公司成员的背叛、死于自身的信心过涨。“有些事,我不写,就没有人来写了。”媒体和社会的看法终究是受主观看法而致的,而唯有当事人主动写出来,写清楚内外发生事情,作为当事人在审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自身情况下,让后来者从“经历”中学习,而不是从他人总结的“经验”中学习。
最后想分享的是,作者在创业开始走向滑坡时得到的警示是:看似别人之事,其实与己相关。而在事业失败申请破产时得到的启示是:我希望自己还有重新去追求幸福的勇气和力量。
*书籍名《创业,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