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但是眼前的这场疫情,似乎让很多人都有了很深的共情能力,因为大家似乎面临的窘境可能不尽相同。
今年的长春似乎有些辜负避暑胜地的盛名,一进入夏天似乎就开启了炙烤模式,每天三十多度的艳阳把大家烤得似乎无精打采的。有人查了三亚的天气,感觉今年夏天去三亚避暑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在我的记忆力似乎很少有这么炙热的夏天,可比热更可怕的应该就是河南的大雨,似乎是收拢了各地的乌云,在郑州倾盆而下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都被郑州的大雨刷屏,很多人也心系河南灾情,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
就在大家都为一座城市揪心的时候,新冠疫情却卷土重来。
一座有一座城市,接二连三的出现本土病例,德塔尔毒株强势登场,毒性之强、传播速度之快无不令人咂舌,我们虽然与疫情已经交战的几个回合,但通过媒体的说明,感觉这次的毒株似乎就像一场大考。
很多城市作出了快速的反应,作为一个曾经被疫情挂啦过的城市,长春反应也比较迅速。
因为双减政策的影响,单位里出现了一些中小学的孩子,而这次疫情的打响,让一些幼儿园的孩子也走进了单位。
我想让孩子背着书包跟家长上班,并不是政府的本意,政府让孩子居家减少流动风险,毕竟他们现在是没有打疫苗的最大群体,然而每个家庭面对的现实却是家里没有人带孩子,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最大的问题。
我表妹在新加坡做幼教工作,其实他们也遇见同样的窘境,因为为了保护孩子,政府想让学校停课,但是整体社会的运转没有停,孩子停课在家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因为无人看管。
那时我记得,我父母还吐槽,新加坡的老人们太不给力,但是现在回看中国的老人们,似乎也快顶不住了,因为毕竟这场疫情不是一天两天就结束的,比如这次疫情通知的就是即日起停课,上课日期待定。
基于以往的经验,我们的生活还在有条不紊的运转着,只是大家出入公共场合很自觉的佩戴口罩,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大家的健康。
抗洪、抗险冲上去的是一个个保家卫国的战士,但是面对这场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我们不能预判疫情何时能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信政府、相信医疗团队,做好我们分内之责,少聚集、勤洗手、带口罩,照顾好自己、家人,不给社会添麻烦。
2021年的夏天,有些难熬,但终会过去,我们的城市终会慢慢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