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紫砂壶的注意事项(以及陷阱)
1.慎藏 拒绝“一夜暴富”
收藏紫砂壶并非一件容易、轻松之事,过去名家作品很难鉴真,现在名家作品价格昂贵又难增值,未来名家作品很难把握,因此收藏紫砂作品必须有三闲,闲钱、闲暇、和闲情。
2.专题收藏易成功
试以著名画家、当代紫砂收藏家唐先生为例。 唐先生好茗饮,壶艺,历时半个世纪, 藏各种茗壶近百具,在国大颇享盛名。其中就有匏瓜、著生、合欢、石瓢、石瓢提梁、扁壶等8把,合欢壶与高井栏壶更被认为是“曼生壶”之标准器。
唐云先生自己也以有这8把“曼生壶”而自豪,曾榜其居为“八壶精舍”,还特请当代著名篆刻家叶潞渊先生刻制“八壶精合”斋馆印。可以说,唐云先生在紫砂收藏领域的美名,主要得益于这批“曼生壶”。
其成功之处,首先是当时紫矿壶收藏的战略定位准确,奠定了胜局。试问,如果唐先生将收藏的重点放在时大彬身上,恐怕再有本事,也不能收到8把之多,能够收藏到一把真品就是非常幸运的了。
因此,以专取胜,对于来收藏紫砂成功的概率相对更大。
3.赏佳 掌握“四美”标准
(1)功能美
紫砂陶器首先是日用品,其次才可能是艺术品。因此,其审美价值必须与实用价值融合起来,其形式一定要适合实用的需要,也就是要具有功能之美。
(2)造型美
茶壶本身的形态与结构,一定要能展现给人们美好的视觉印象,这需要遵循陶瓷造型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3)工艺美
早在先秦时期,《考工记》的作者就已经指出:“天有时, 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工有巧,即工艺要精美。作者将此与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材质优美一道作为制造精良器物的必备条件。落实到紫砂陶上,工巧就包括成型工艺、装饰工艺、烧成工艺都要精美,舍此,纵然有上佳的砂料、美好的造型、雅致的泥色,都无法利用和表现出来。所以工巧,不仅表现为一种精湛的技艺,而且也上升为一种审美感受,也就是工艺之美了。
(4)神韵美
神韵美是紫砂作品的灵魂,紫砂陶之神韵美,首先是由作品的形态中流露出来的,尤其是从细节中油然而生的,就如顾景舟先生所述:由点、线至面,交待清楚线条的来龙去脉,缓冲过渡,明暗转折,虚实对比。这样才能深入空间而获得形的深度。
神韵美还体现在附丽于紫砂陶作品上的装饰的内容与形式之美。紫砂陶历史上陈鸣远、曹廉让团队,杨彭年、陈曼生团队,何心舟、梅调鼎团队以及朱石梅参与创作的作品便如此。这些名家的艺术水准,至今无人超越,十分具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