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师范那些年

1992年下半年的某一天,我离开了居住多年的小城,几乎是tuang的一声,就站在了阳谷师范的大门前,就跟穿越了一样。嗯,因为我需要努力地把这个场所跟学校联系在一起。

它就在漫天遍野的麦田里长着,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苍松翠柏,猛一看还以为是烈士陵园。紧挨着的是一个兵站,几里地开外就是寿张镇的农户。据说这是当时山东省唯一的一所仍处于乡村的师范。

更听说它有着将近五十年的历史。关于阳谷师范的资料网上寥寥,就在刚才从百度百科查到,它始建于1946年4月,原名冀鲁豫建国学院,1949年2月更名为“冀鲁豫第一师范”,9月更名为“平原省第一师范”(亦称平原省聊城师范学校),再然后就是连绵不断的搬迁更名合并了。直至它的消失。但我们都相信她的精神永在。

放一张网上搜罗来的照片,来感受一下这所学校的历史纵深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寻聊城地区史料,继续追溯下去。

一、我们流过的汗

进入校园,沿着一条红砖砌成的小路一直往北走下去就是教室、女生宿舍以及食堂了,西边就是操场、男生宿舍和老师的住所了。简洁明了到极点。

唯一标榜着它个性的就是,低矮的红砖房上斑驳的白色的大字标语“总路线万岁”提醒着你它历史的悠久,历史的沧桑。

于是,在这之后每个早上,我们都会被操场上“铛铛铛”的钟声所唤醒(我一直执着地认为那个负责敲钟的大爷像是从《地道战》走出来的),再然后就是高亢激昂的“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高音喇叭响起,嗯,很有历史感。

三下五除二下了床铺,随手往脸上划拉点水就冲出寝室了,平时还好,就是大冬天的时候,容易在刘海上结成冰挂,一甩就会叮叮咚咚作响,清脆悦耳。伴着“一二一,一二三四”的口号声也是别有洞天。这时候天也就才蒙蒙亮。

跑操完毕后,就是直接教室早读了,体现师范院校跟普通高中差别的时候就到了。我们开始还是很正常的读课文啊,后来读着读着就变奏成“都如艾米法搜拉稀”了,为啥,音乐课上老师是要提问的啊,咋着不得练练?大家都心知肚明。于是,你一句我一声的,此起彼伏的,到最后常常就是一浪更比一浪高了。

所以,你经常可以听到下课铃都响了,这边歌还没断呢,到最后个个都是哼着小曲意犹未尽地冲去打饭了。

排队打饭,冲锋陷阵是必须的,就需要那股热气腾腾的劲儿,手慢无的节奏,老是残羹冷炙的就没劲了。也有我这号怕人多的差不多都是最后才晃荡过去打饭的,哪天能买到肉莽和烧土豆就会偷偷乐上半天了。

于是,你经常可以看到手捧馍筐的男生,拿着好几个饭缸挤在超级大的饭桶前奋不顾身的身影,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桶里的面汤常常是清澈可人,但又总是漂浮着黑乎乎的东西,不用问,这准又是糊了。哼,不糊的面汤,我们坚决不答应。

多年后,这种特有的面汤的糊味,悠扬的钟声,高亢的喇叭声,作为学校的一个象征,一种意象居然就刻在了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同样忘不掉的,还有无时不在的饥饿感,明明是吃了两个馍馍的,明明当时是很饱的。但就是饿的超级快,而且体重飙升,跟吹了气一样。

二、我们上过的课

吃饱喝足以后就到上课时间了。对于精力无限,有劲没处撒的我们,中专的课程设置还是太过安逸了,不足以填满我们求知的沟壑,更无法满足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探究。

总吐槽文选课的节奏好慢,老是抱怨老师半天过去了还在讲那句“关关雎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要感谢老师的不余遗力的精讲,虽说讲课方式破旧,但他丝毫没有敷衍我们之意。只是后悔当初读的书还是太少太少,诵读的名篇更是令人汗颜。

我们的音体美课占的比重非常大,老师的要求也是特别的严,音乐课从识谱唱谱,到最后的谱曲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真的是逃不过年轻英俊的音乐老师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的审视的。

体育课更不是虚度,排球篮球啥的都要样样拿的出手的。什么颠球,还有三步跨栏是要考的。体育老师还挺威严的,就不要挑衅他的底线好了吧。虽说操场就是硬硬的黄土地,但也抵挡不住我们跑圈的热情,据说操场旁边还有个坟头啥的,好吧,人神共存了,想必地下那位也不寂寞了。

美术课上,中西方绘画理论和实践,都有涉及。尤其是美术鉴赏,老师会放一些幻灯片,讲述世界名画赏析,都是我们翘首以盼的,当时真的是大开眼界,大呼过瘾。可以说最初的审美观的塑造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这些美学素养带给我们的益处也是潜移默化渗透到了举手投足之间,只是我们浑然不知罢了。

我们还有逻辑课,什么概念内涵外延,三段论就是在这里打下的基础,虽然有点烧脑,但是对你思维逻辑严密性的塑造绝对是个福音。

更想不到的是,我们还有劳动技术课,老师居然还给我们结结实实讲了怎么种地,怎么蹲苗,这对我来说都是特别新奇的玩意。

不得不承认,学校的课程安排是非常完整饱满的(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英语课),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每年一度的运动会和联欢会也是延续多年下来的,每回都会出几个爆款人物供大家评品好多次卧谈会。

师范三年下来,我们受到的这些基础教育是非常扎实的,也是很有效的。更别提演讲和书法这些平时就烂熟于心的基本功了,工作后需要拿出真本事的时候我们都还是不在话下的。

这在当时那个盛行“读书无用论”,流行“过把瘾就死”的年代,到处充斥着浮躁和速成的气息,阳师依旧故我,气定神闲站在那里,走着自己认定的路,不为外界纷扰所乱,这实属难能可贵,这也是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中专教育,师范类院校最后的倔强,这也体现出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学校的优秀品格,当时我们或许不以为然,随着年月增长,我们越来越念她的好。

多年后,我们又重逢,见到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们,那种亲和敬是只有我们才能读懂的讯息。我们很欣慰,阳师那个独有的气味儿还在,突然任督二脉又被打通,我知道,那个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三、我们撒过的野

在那个传统被颠覆,四处都在讲求创新而又不确定路在何方的大环境里,年少的我们不迷茫也就怪了。

“心里住着一个苍老的小孩”,是自己心底真实的写照。当时也就十五六岁的光景吧,但是居然已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慨了。但是现在再看身边这么大的娃儿,第一反应就是多好的年纪啊,这么小,个个都是还没长开的雏儿啊,能懂什么啊。你看,人真是种有意思的动物。

或许这也是青春期的一个通病,那时的我们口头禅就是“无聊”,那么究竟什么是“有聊”,谁也说不清楚,或许我们心里都等着有位人生导师在这个时候能握着你的手,说“孩子,请跟我来”,但是很遗憾,很多人都不会等到,或许这辈子都不会有。真正拯救自己的,还是自己。但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

我们总也无法安抚那颗躁动狂妄的心,我们用寻觅对抗寂寞,用愤世嫉俗表达特立独行。我们惜春悲秋,可以拎着一袋瓜子花生米啥的绕着校园外的麦田小路溜达一个晌午,也不是啥稀罕事,谁还不翘个课玩个失踪啥的。去哪里?无处可去啊,除了睡个懒觉打个“勾机”啥的也没啥娱乐项目啊。

躺在校园门口外不远处的一棵枣树旁的草堆里,晒着下午的大太阳,眯眼读完了大半本从同学手里抢来的《天龙八部》,迄今为止仍旧是我最好的阅读体验之一了,只是后来再也没有心情碰那些武侠小说了,那种闲适的心境突然没有了。

那个时候的审美真的是一言难尽,正值脚蹬裤式微,中分汉奸头流行,“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妹妹你坐船头”,唱的震天响,说实话当时真没觉得有多好听(现在更觉得无感,但是更看不得老爷们在KTV唱扯着嗓子唱《水手》《晚秋》啊之类的老歌,只是莫名的忧伤,但又不知悲从何来)。

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是唐朝和黑豹,那是摇滚乐的黄金时代(现在也依旧喜欢),骑车从莘县买回来的那盘盗版磁带《梦回唐朝》可以循环个无数遍。

从不看那些女生为之哭天抢地的琼瑶,为了看三毛,不顾天寒地冻的从寿张一步一滑走到台前,租上几本书就回来趴在宿舍开看,啃着烧饼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脚都冻裂了,钻心的疼。

后来又迷上了学校的图书馆,常去看报纸啥的,里面的书是不轻易外借的,能通过图书馆员弄到但丁的《神曲》也是着实兴奋了好几天。有书看的日子,仍旧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我的这副德行就注定了自己是边缘人的特质,很难真正融入哪一个群体,有时候感觉更像是一个观察员身份存在,你说我是闲云野鹤,或者孤魂野鬼都不为过。

别看我们一副晃晃悠悠不思上进的样子,尽管小中专这样的学历在那个时候不像之前含金量很高了,但是市场需求依旧还是比较坚挺的。

九十年代初的就业形式还真是不赖,农家子弟一般都会得到教师一职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城里的孩子也大都会有不错的事业单位作为落脚点。估计大部分现在都蜕变成单位甚至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志得意满该是很多人的状态。

不知道是该感谢庆幸搭上了中专教育的末班车获得了现在的安逸呢,还是当初应该义无反顾杀向高考那个独木桥,赢得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呢,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吧。

临近毕业,都在憧憬着变化不大的人生安排。校园情侣也本着冲刺精神加快了进程。在那个时候校园爱情总归不是被大家看好的,双双对对的怎么着都会留下不少传说。“今晚的月亮好圆啊”,作为一个知名的梗就曾一夜间蹿红校园。各种猜度,各种演绎,占领了我们想象力太过丰富的大脑。八卦精神对于我们这些精力过剩的青少年来说从来都不是稀缺的东西。

多年后其中的一个当事人向我坦诚,“被表白的那个人就是我啊”。

瞬间,思绪又拉回到那个月光如洗的夜晚,春风沉醉,带着甜甜的草香,操场上,发着嫩叶的杨树下,一个少年局促不安地表达自己的心意,鸣虫窸窸窣窣,不远处的寝室泛着橘色的微光……

这个时候,兵营的熄灯号突然不合时宜地响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 | 时青言 图片 |人民日报&苏小泡 01 对于我而言,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标志性开始事件,大概就是“挤地铁...
    时青言阅读 7,321评论 11 43
  • 这两天因为感情的问题颓废不少,今天被舍友从床上揪出来去逛逛,去了超市,然后在逛的过程中看到到三个四十多五十岁左...
    西瓜柠檬说阅读 3,276评论 0 0
  • 读大学的时候,小区楼下有一家特别好吃的早餐店,几十年的老字号了,每次都要排很久的队。我特别喜欢吃,但总因为起床太晚...
    琳小团gl阅读 1,930评论 0 0
  • 20180905 周三 我有个需要没被满足,所以,我生气了 *我说我情绪化,动不动爱生气,明明是对别人发...
    每天都微笑阅读 3,582评论 0 3
  • 文/樊晓鑫 悲伤逆流如鱼儿在长河里游 冲不破云霄在尺寸地里打转 在竹笼里的时光中 她把谁写到她的故事里 其实她与世...
    梵鑫阅读 3,218评论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