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哲人说:生命在于运动。作为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的重要命题,这句话有着其他理论共有的特点:读起来无比的伟光正,操作起来漏洞百出。
多少人为着这句话奔向运动场健身房高山大海康庄大路羊肠小道儿,热血沸腾地暴走长跑登山打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棒球。然-后-呢,慢性肌腱炎、骨膜肌腱炎、关节炎、疲劳性骨折等肌体损害蜂拥而至。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由于不当运动造成的,可问题是,普通人,有几个专配私人医生,又有几个,对自己的身体全面评估然后能科学合理地制定运动计划呢。更何况,你能保证给自己配备的适宜运动强度,真的符合自身肌体需求?医生/健身教练队伍良莠不齐,庸医黑医比比皆是,而人类在医学领域的认知道路上始终是颠覆性彳亍着更新-------今天说这样对,明天又神态自若地自扇耳光说那样才对。
我始终觉得,人身上的零部件儿,尤其硬件设施:关节/骨骼/五脏六腑,和家里的电池一样是有使用寿命的,用一次距离报废近一些。比如膝关节,你这个型号一生的磨损次数如果是一亿次,原本够你用到99岁,结果你天天嘚了巴嗖每天徒步1万步,只够用到66。往后的岁月,只好跟随残次品相伴余生。专业运动员的状况尤甚。所谓定数原则是也。
定数原则的广谱性超高啊,几乎涵盖人类的大部分活动。比如据说一个人一生所吃的食物总数是9吨,吃一斤少一斤;比如两个人的聊天缘分总数是998,聊一句少一句,所以,凡事都悠着点儿,分分钟打得火热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就算有些部位,像心脏/大脑,不会由于剧烈运动受损,可人体对某种状态的适应度是有依赖的。倘若你年轻时崇尚高强度运动,老了动不了了相对缓下来,机体会只习惯以往的状态,而出现衔接空缺、而病发。比如为何有人说年轻时用脑过度老年易患痴呆,就是因为在年轻时用脑时血流充足提供的氧也足够,长期以来脑细胞也会形成依赖性。老了由于脑血流量减少,而大脑习惯了以往血流丰富状况,渐渐脑细胞会发生某些功能障碍,进而痴呆。
于是乎,我差点儿头脑发热地一路狂奔向另一个极端:生命在于静止、在于睡大觉!太热爱睡觉了。你看慢吞吞之乌龟、蟒蛇,都乃动物界寿星。有同学神情冷冷地说那整天懒洋洋之考拉怎么算,那货不是只吃尤加利树叶、等同吸毒么,有不良嗜好的可以请出统计范围之列而忽略不计~
然,细忖之,人体的零部件并非孤立存在啊。尚有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不可无视。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倘若天天躺家里呼呼大睡,保不齐身上的经络因缺乏动力循环缓慢终至阻塞,各种疼痛随之而来、、、
那怎么办。走投无路了么。生命到底在不在于运动。
剧烈运动当然不在,放缓节奏的适当动动还是有益的吧。比如饭后溜溜达达散会儿步,晨练打打太极拳,拒绝夜晚广场舞。。。我和谭校长一样,没法长成大妈、因为永远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