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泰斗民族魂【原创】
1936年10月19日临晨5时25分,在中国上海,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被国人誉为文坛泰斗民族魂的鲁迅先生,终年五十六岁。
鲁迅先生满腔热血,铁骨铮铮。尽管受到各种威胁,乃至通缉,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辞世前夕,他依然坚定地写道:“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鲁迅杂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更是开历史先河。先生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笔锋所指,令无数的妖魔鬼怪,无处遁形。他的文风,不同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大家的手法。
如果说,《呐喊》、《彷徨》,是先生对现实人生的冷峻解剖,意在唤醒沉睡的民众。那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先生对美好往事温馨的回忆,也是对养育了他的这片土地和亲人们深情的怀念。
眼下,心浮气躁,纸醉金迷。有几多人,能够独守孤灯,读懂《鲁迅全集》。近年来,有相当一些,所谓“研究”鲁迅的浅薄之徒,总是企图靠嘲骂鲁迅来表明自己的深刻,抬高自己的身份,以达到扬名立万的目的。他们真的象自己标榜的那样,了解鲁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观董一菲老师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我们发现,她从一上课开始,用了整整20分钟,引导学生解读“朝花夕拾“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