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大谈工作热情、方法的时代,谈休息可不是南辕北撤。作为热爱自己工作岗位的良好公民,我们自然应该做一行爱一行,而谈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所以谈休息也是在谈工作。
劳逸结合,我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却常常陷入“明明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旧休息不好”的状态。这里就有常见的认知偏误,以为“知道”就能“做到”,却对中间的路径一无所知。知道一个道理要不断的去深化理解,就像我写本篇文章的出发点并不是因为我有多牛,而是帮助自己理解“劳逸结合”的方式而已,下一步就是在各类生活场景中践行,找到对应的休息方式,刻意练习,以便更好的工作。
休息的目的是放松身心,又可以分为生理需求、情感需求、认同需求三个方面。生理需求是指,我们应该在一段时间的体能消耗之后,及时的补充能量,可以备些零食,并且在还没有感觉到累之前就主动起身,动动四肢、四处走走;情感需求是指,人作为社会属性的动物,和他人的社交是我们有效合作的基础,也是心理的需求,和朋友、伴侣倾诉一下工作中遇到的不顺,能让你释放负面情绪,更加理性的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认同需求是指,按照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我们需要得到他人、自我的认同,疲于奔命不利于思考我们内心真实需求的,主动的休息能够让大脑进入一种“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状态,特别是冥想,能帮我们提升发散思维能力,从而让工作更具创造性。
科学家对休息效果的定义是,你在办公室工作一天,中间使用了什么休息方法,到下午下班前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仍能保持高水平。常见的四种休息状态是:1、放松:什么也不干,做做白日梦,舒展几下身体;2、摄能:喝点咖啡,补充能量;3、社交:和同事聊聊天;4、认知:上网读读新闻,淘淘宝、查看邮件等。第4种应该是大多数人喜欢的方式,但研究结果表明,上网不但不能休息,反而会让我们变得更累,这是因为上网会消耗脑力劳动者最需要花费,也是最需要在休息中恢复的两个资源,“意志力”和“注意力”。上网的时候,阅读网页内容(包含看视频)会让我们消耗注意力,决定是否点击又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所以休息的本质是让注意力和意志力回血。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越累越困,反而更想上网看点什么东西。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受困于这样的状态,虽然现在偶尔也会管不住自己,但元认知都能及时开启,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利于休息的,出现这种状态的本质在于不能清晰、正确的理解“娱乐”和“休息”两个概念。
什么是有效娱乐?娱乐是自主支配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主动娱乐和被动娱乐,区别在于在自主支配时间下是否有创造性活动。工作下班回到家中的时间,我们可以看电视、写作、健身、唱歌,能够选择任意一项,这叫做自主支配时间,创造性活动是指能否创造新的体验。看电视是被动娱乐,写剧评是主动娱乐;听歌是被动娱乐,尝试理解歌手的表达是主动娱乐;第一次读玄幻、言情小说是主动娱乐,之后千篇一律的重复看是被动娱乐。被动娱乐只会让自己更累,主动娱乐才能让自己放松下来,从而更好的休息。
工作时间真正有用的休息方式是放松和社交,科学家建议:
1、要休息,先断网;
2、短而频繁的休息,比长时间工作后长时间休息更好;
3、最好休息的时候离开办公室。
休息分为工作效果和自主支配娱乐两大块。工作效果的休息可以使用番茄钟(app),基本设定为25分钟一个番茄,休息5分钟,下一个番茄,4个小番茄为一个大番茄,休息20分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注意力曲线设置相应的时长。自主支配时间可以有意识的制造主动娱乐,让自己达成一些小目标,主动制造小确幸,进入心流状态,活出生命的意义。
本文引述观点:
1、知乎作者“Lanix Beavis”《怎样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2、得到作者“万维钢”《科学休息法》
3、99U作者"Christian Jarrett"《A Science-Backed Guide to Taking Truly Restful Breaks 》(良好的休息科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