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被我的学生们感动了!
下午要讲《穷人》这篇课文,我一打开课件,出示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节选。靠近门口一边的学生呼啦一下都转移到了白板前,齐声读了上来,安静而迅速。今年换了教室后,电子白屏小了很多,门口的学生看不见,我允许学生换座位。对着学生亮晶晶的双眼,突然很感慨。
课堂练笔,结合课后题,进入人物的内心试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室一下子安静了,学生埋头写起来了,我看了看那两个平时总是慢半拍的学生,正想出声提醒,就看见他同桌的手拍向了他的肩膀,而他会意的拿起了笔。
五分钟后,埋下的头抬起来了,手一只只举起来了,挑到发言的眼睛亮起来了,没挑到的叹息声响起来了。
下课了,第二节还要接着上课,这节课没有时间好好备,第二节课要怎么上心里是没底的。我抓紧时间再看一看教案,想利用这十分钟时间思考要怎么引导学生接着上节课的内容学下去。
一个学生递给我一张纸:老师,苏子航说想让你帮他写几句话。我拿过来一看,是毕业留言册。六年级了,学生已经开始提前去找老师和同学留言了,我宣布:今年我一个都不写,过完年再写。一群学生围过来,叽叽喳喳的笑着:老师,你得做好准备,你要有一大堆的毕业寄语要写。
董梓言过来了,看起来很委屈:老师,下周的班级演讲比赛我想当评委,可是金成不同意,你跟他说说吧!说还是不说呢?我想起了金成刚才在课间发的广告:演讲比赛还有两个名额,报名的赶紧找我。于是我说:这件事我全权交给金成负责,你得跟他商量!
课代表李祎贺和两个女同学走过来,把收齐的作文交给我:老师,我看了这次作文,有几个同学没有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我可想替你批改,行不行?我想了一下:好吧,不过你要组建一个团队,根据我的要求和批改标准去批改。得到我的允许,她一下子笑起来了:没问题。
这不,放学后,作文批改团队就挤进了办公室,研究着我给他们的要求和批改标准。其中有号称是我的铁杆儿的那个男孩子金成。
看着这群学生,想到这些场面,我突然想到了“润泽的教室”这个词语。
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了“”润泽的教室”这个词语。书中是这样阐释:“润泽的教室是指一种氛围,一种心情。”“能让多种多样的想法产生出来,教学能够不失时机地展开,学生、教师以及参观者都能沉浸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室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柔和。”
这段话,我读了又读,想了又想,依然弄不明白“润泽的教室”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室?翻看了很多老师的解读,我依然完不成自己对这个名词的解释。或许我内心中有这样一种成见:佐藤学所阐述的过于理想化,现实中难以做到。
可是,这样的场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许是从四年级时,我上课没有记住学生的名字,学生课下笑嘻嘻的对我说:老师,你提问时能叫出我的名字吗?开始努力去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在课堂上叫出来?或许是从五年级时我开始关注并不时的表扬班级里边那几个一直拖后腿的同学?或许是从四年级那一年我开始跟着余映潮工作室去研究自己的课堂,改变自己的课堂开始?或许是因为从三年前开始,我们坚持在班级里边开的那一次次的语文活动?或许是……
或许,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课堂悄悄的在改变,我们的教室也在悄悄地改变,在逐渐的向着理想中的教室一步步的接近着。
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什么原因开始,我想不起来了,但,我清楚的知道,我喜欢现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