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 周三
养儿方知父母恩
*听音频,听到“父母看天气预报,往往是关注孩子所在地的”,突得眼眶就湿了。想起我在外地读书的那些年,妈妈可不就是如此,每天坐在电视机旁,看看我所在城市的天气。时常和我爸念叨着,那里又下雨了,那里今天阴天,那里天终于晴了,那里潮热……
当初把这当成笑话听,还奚落我妈,你看我那里的天气有什么用?如今自己当了妈,才知道,当妈的那颗心,总是牵挂着孩子。自己当了妈,才感受到,自己是被妈深爱着的。
*这学期一开始,先生就和孩子一起制定了积分规则。从作息时间,家务劳动,到上课情况,作业考试等等,都有相应分值。每天记录,每周兑换。
先生在引导孩子的规则意识。同时,也用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不仅仅只有一种获取实现价值的途径。这不,眼看孩子这周课业上扣分不少,先生提醒他,既然课业上挣不到分,那你还不多干点家务来挣分。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如果学业上不下功夫或是没有能力,那就去做体力活。读书辛苦,体力活也不轻松,各有各的付出,各有各的福利和回报。自己当然可以主动选择做什么,也有可能被动被选择。不管怎样,人,总会有路可走,也总得有相应的付出。
*孩子想吃牛排,给姥姥说了。中午姥姥忘了,做了炒菜。孩子吃饭时问,咦?牛排呢?爸爸发话了:你有需求可以说,但现在姥姥已经做好了,那就有什么吃什么。明天尽可能的让姥姥做牛排。孩子不再说什么,端碗吃饭。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有关吃饭,挑食的问题,有这样的观点:“家庭要有自己的文化和规则,如果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话,要以老人为主,尊老敬老,围着老人转,而不是全家人围着孩子转。比如吃饭,做什么饭孩子们就吃什么饭,在此基础上,父母尽量把饭菜做得可口。这个可口要以老人的口味为主,不能以孩子的口味为主。
“挑食的孩子很容易偏科”,为什么?因为挑食的孩子永远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让我感受好,我就吃,我感受不好我就不吃。学习上也会“我喜欢的科目我学,我不喜欢的科目我不学,我喜欢的老师我学,我不喜欢的老师我就不学”。最终生活上也是一个“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孩子,失去了感受别人的能力,慢慢的也就失去了责任,失去了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这样的孩子未来怎么成功和幸福呢?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教育在生活中,在细节中。”
*晚上9点多了,孩子的作业还没写完。今天没有催促,很平和的在一边干我的事,然后给已经写完的作业签字。发现他没有检查出来的错误,用笔勾出来,也没有指责和评判。自认为自己没有情绪化的对孩子,做的还不错。可是,孩子的反应并非如此。
他的状态不太好,对他自己充满了否定和批判。我们说他一句这点没做好那点做的不对,就嘟囔着自己没有用,说些“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不想活”的话,让我听的心惊肉跳,恐慌不安,还有很大的愤怒。说实话,我不知道他为何会这样,我也承接不住他这样的情绪,也暂时没有方法和他沟通核对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说,他想要我做些什么。
真是郁闷,抓狂,无助。看来,我的孩子老师这次给我带来的功课,不那么好应付哦。
自己也是心疼孩子的哦,心疼他的无力,迷茫,心疼他的痛苦。只是,自己不知道怎么帮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哦。
好吧,接纳自己的不知所措,允许孩子此刻的受苦吧。也许,这正是孩子自己的功课,正是他的破茧而出。积极正向的来看的话,孩子在这个年纪,就开始了对人生的“我是谁,我活着的意义,我要怎么活着”哲学问题有了思考,这也是他逐步建立三观,走向成熟的开始和必经之路。我的孩子真的长大了,有了深刻的思考了哦。
我对自己说,别纠缠在问题里了。既然目前无从下手,那就先静观其变,接纳孩子的状态,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搁置问题,做我能做的吧。
*想想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我怕自己做不好,做不成一个好妈妈,我怕自己的情绪化语言行为,我怕我的高期待高要求,我怕我的焦虑恐惧,我怕我的种种局限……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对于和孩子的互动,很多时候我都是以各种理由借口躲避逃避的。
因为内心没有真正的信心和力量,也不懂得爱的原则和底线,我一会儿盛气凌人傲慢自大,情绪化的要求控制孩子,一会儿又带着愧疚心自责心,讨好补偿顺着孩子。对孩子的态度左右摇摆。 最终在孩子面前成为了“又卑又亢”的父母。
如今才知道,要不卑不亢挺直脊梁的做父母。既要有温暖和爱,也要敢于坚持原则和底线,对孩子恩威并施,既要接纳陪伴情绪,又要引导管理行为。
理论容易知道,可是做到却非易事。只能不断的修,练,修,练哦!
*体会到如今自己当父母的难,就懂得了自己父母的不容易。真真是“养儿方知父母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