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所要表达的理念都是属于前意识层的思想。从人的精神系统看人们要想形成或接受一种思想,正常状态下要经过从感觉――记忆痕迹――潜意识――前意识的过程。而一种思想要想进入前意识而之前没有先进入潜意识将会被抵触,而没有从感觉端进入也很难被记住。人的感觉器官往往比思维器官发育要早,思维的锻炼需要后天的刻苦学习,而一些说教所要表达的逻辑、理智、道德都属于前意识的重要意识,这些意识来自对感觉的记忆;但人在习惯和学习能力上确都站在潜意识所掌控的感觉回忆里,所以人们在思维习惯与自我立场都是排斥说教的。而说教所起到的作用也常常无功而返,用现在常用的话说就是: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而且记忆深刻。而训斥也是一样的机制。
儿童的判逆心理,像是种复仇心理。正好说明了儿童在早期由于道德观的缺失,还未形成审查功能,前意识系统未完善,潜能缺乏。所以这个时候潜意识占主导地位,此时潜能充足的潜意识与前意识都可直接进入意识形为。欲望的力量亢奋体现在形为上就是快乐至上原则,这是一种本能的力量。所以儿童的判逆形为实际上是为了成全自己的欲望。儿童的快乐更像是一种原始而简单的快乐。
而如果有人说:说教为何能起到用。这只能说明说教里的思想己经在潜意识与前意识里的关连思想达成了共鸣。 所以,采用引导、象征、暗示或艺术的手段大多比直接的说教的效果要理想。从习惯上讲,从幼儿时期人们就从身边的形象与动作去模仿与感知,而不是从语言当中感知万物,况且幼儿的听力与语言都还未完善。
人们喜欢看视频和图片也与从小对信息的感知习惯有关,从生理学看,视图与文字相比能量消耗少;人的大脑也并非为思考而生,而是为了生存而锻练出强化区,从习惯上可知大脑天生有惰性思想,不说思考光是生存就会消耗大脑对人体的大部分能量。在形成自己的意识上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有时还会加入自己的幻想和注意力可以说是创造性的思考。但人的精神系统对审查机制以外信息的感知都是以快乐与痛苦进行意识的分配的。所以那些能感受到阅读时所带来创造性思考的读者,文字带来快乐这一观念便进入了主要前意识之中,这意味阅读以进入生活之中。 视频与图片所带来的快感也于个人内心里的欲望之力满足的消耗有关,这种消除会使心灵消除压力获得快感。
所以,关于说教正印证了一句老话:比起语言,用自己的形动更能打动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