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上班路上,听了叔本华的一篇文章《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将孤独几近于歌颂的态度,那些高贵优秀的灵魂,极不喜聚众,却最耐受也最爱孤独。
而孤独的意象解释几乎就是独处。
我持反对态度。
因为在我生活的镇上便见过好多喜欢独处的人,A君便可做个代表,A君及其不喜欢社交,乃至家中常年无人拜访,无论亲戚朋友,抑或左邻右舍。
他常年喜欢关着门,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甚至于,亲戚几乎断交。更甚至于自己的妻儿跟同村的人玩耍,他也甚是不喜。
A君的妻子曾说,A君蔑视所有人,看不起所有人,乃至清高,A君只爱他自己。
A君是个标准的中国传统的男性的形象,与妻儿不苟言笑,甚至说没有什么交流,以至于儿女与他共处接近一辈子,但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我并不认为A君便是算是上高尚的灵魂。
他离群索居,仅仅是他不喜欢那些人群,他关上门后,并没有养育出高品质的思考,而多是诅咒诋毁谩骂,对儿女的毫不关系,对妻子的责骂暴力。他关上门,然后将自己封锁了。
我相信,总有喜欢孤独的且有着高尚品格的人,不胜枚举。
可那些不是孤独的灵魂亦有高尚者。
我认识的B君,就是最不喜离世独居的人,我也认同。
我从来认为避世是最易的选择,而像王阳明心学讲的,在事上练,世上磨却是更上一层的修行。
叔本华也承认,人的社会属性,没有一朵没有柄的荷花,我们生来这世上,一看,就有父母,兄弟姊妹,如若寻求孤独的灵魂,那就不做狠心人,难为自了汉了?
就像李叔同,为了追求那孤独又高尚的灵魂,转身飘然离去,留下悲痛的妻儿子女,独自在风中悲切。
罗曼 · 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也对这世间带有叔本华似的悲观,即使人间嘈杂庸俗至此,可我们仍然要勇敢的走进这庸俗,拥抱这嘈杂,忍受这愚昧,然奋然向上,积极而又阳光。
记在三十八岁这年,或许多年后看来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