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制度演变3

西汉后期,汉朝发生了诸多的经济危机,前81年,汉昭帝召开盐铁会议,规定了盐铁专卖的策略,对汉朝的统治产生积极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问题,奴婢问题愈发严重,由于土地兼并迅速,农民,铁官徒接连起义,至汉哀帝时,大臣师丹,孔光,何武等建议实行限制私人占有田地和奴婢数量的政策,史称“限田限奴婢之议”

但是这项会议自然受到了外戚官僚的反对,同时,为了面对社会危机,部分方士和儒生,采用了所谓五德终始理论来附会这一政治形势,他们发出“异姓受命”这一呼声,就是别姓代替刘姓,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大地主的附会,建平二年,汉哀帝宣布“再受命”自称“陈圣刘”,社会情况仍无好转,汉哀帝遂自动取消了“再受命”一事,此事说明刘汉皇统已经在大地主大官僚心中失去了威望,西汉的腐朽统治即将走到尽头。

至公元八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矛盾,王莽开始了改制。

针对田奴问题,王莽根据周礼的井田制,实行“王田”“私属”制,规定: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私人不许买卖,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违令者治罪。

经济政策上,王莽采取所谓“五均六莞”。五均,是当时管理市场物价的官署,均,即平均物价,五均即是在都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六大城市设立的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物价,收取工商业税,六莞是专营盐铁,酒,铸钱,征收渔猎税和五均赊贷共六事。

王莽还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第一次,在通行的五铢钱外,另外铸造三种新币:“错刀,契刀,大钱”而每种货币的含铜量相差并不大,于是“民多盗铸”造成货币混乱,第二次,王莽下令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等币,另铸小钱与大钱并行,但这两种货币的重量和币值关系也不合理,故有私用五铢钱及盗铸的现象。第三次,王莽重新发行货币,总名“宝货”分六种货币,然后又细分为二十八个品种,因品种繁多,换算比值不合理,造成“百姓溃乱,其货不行”的后果。王莽强制推行,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犯法者众,最后只好恢复小钱,大钱二品。第四次,废止大小钱,发行“货布”“货泉”两种货币。

同时,王莽于公元九年统一度量衡,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颁行天下,令“万国永遵”作为统一的度量衡标准。新莽的度量器物,传世较多,尤藏故宫现存台湾的王莽铜斛为珍宝,已经具备斛,斗,升,各,龠五量,构成了完整的度量衡总体,东汉以后各代,多承袭莽制。

王莽为了附会西周官制,对各级官吏名称和设置进行了大量改变,在中央,王莽设置四辅(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位上公),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四将(更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凡十一公,三公下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组成中央机构,又设置六监,位上卿,分掌京师宫殿的卫戍,皇帝的舆服等。改郡太守称卒正,连率或大尹等,县令,县长称宰)并改变少数民族的名称和首领的称号,把高句丽王为下句丽候,改匈奴单于为降奴单于,改匈奴单于玺为新匈奴单于章,引发了激烈的民族矛盾。

王莽改制最终失败,虽然王莽看到了社会问题,勇于改革,是个具有卓见的人物,但是其改革根本不是根据社会问题进行的合理改革,一味攀附西周古制,脱离实际,不可避免地失败。

同时,王莽改制触及了大商人,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王莽又用人不当,贪官污吏利用改制“侵渔百姓”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

对币制的改革越改越乱,造成货币贬值,社会混乱加剧,同时,擅自修改少数民族称号,破坏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种种矛盾加在一起,最终导致了绿林赤眉起义的爆发。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完善了西汉以来的察举制,对功臣,采取封侯褒扬,不任官职,在家休养,有事再请入朝参政,广进文吏,对巩固新建立的东汉王朝提供了基础。

光武帝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过尚书台总览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

在经济上,恢复十三税一的田税制度,宣布释放奴婢,禁止严刑对待奴婢,将放免的刑徒归为庶民,屯田边郡,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对劳动力和土地的控制。

东汉初年对政府机构与职能进行调整的核心是维护专制主义皇权,通过加强尚书台的权利,强化监察机构,完成了中央政府的重建与调整工作,通过固定州刺史治所和废除郡国都尉,完成了地方政府的建制。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外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尚书台成为了真正的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三公九卿只是受命办事,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的局面,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

尚书台权力极重,不仅出诏令,还出政令,朝臣选举都由尚书台主管,还有纠察,弹劾,典案百官之权,参预国家重大政事的决策,决议,对朝政有重大影响,虽然尚书台权重,但是台官职位卑微,尚书令俸禄不过千石,尚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高,但汉和帝之后,多幼主,实权经常被外戚宦官控制,尽管三公听命于尚书,但尚书往往被实权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

在监察制度上,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御史中丞,秩千石,御史中丞下有治书侍御史2人,掌管法律条文解释,侍御史15人,掌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群吏奏事。官吏朝见皇帝或国家举行祭天,祀庙,封王候,拜将相等大典时,御史中丞或侍御史监察威仪。御史中丞的权力仅次于尚书令。

同时,东汉复置司隶校尉,兼领一州事,秩比两千石,设从事史十二人,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各郡事务。司隶校尉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参与议论朝政时,位在九卿之上,朝贺时,处于九卿之下,监察权之大;“无所不纠,唯不查三公”在公卿朝见皇帝时,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会同并专席而坐,号曰“三独坐”刘秀重用司隶校尉有别于御史中丞,重在抑制贵戚,权臣,以提高皇权。

东汉初年,在司隶校尉辖区之外,分全国为十二州,每州设立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刺史于每年八月巡行所属郡国,检阅刑狱情况,考察长吏政绩,年终奏报皇帝,其职权在西汉的基础上,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也转归刺史,刺史职权的扩大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到东汉中后期,刺史逐渐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便发展为分裂王朝的地方割据势力。

司隶校尉兼领一州,又是中央要职,有监察公卿的权力,再加上中央总监查机构御史台,地方州刺史,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强有力的监察系统,大大稳固了东汉王朝前期的皇权。

西汉时,刺史无固定治所,刘秀改革,使刺史有固定治所,实际上成为比郡高一级的行政长官,可以处理地方政务,不通过三公可以直接上奏皇帝,这就将地方行政管理直接置于皇帝的控制之下,并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发动武装叛乱,刘秀再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罢郡国都尉官,取消地方专门统帅军队的武官,将军权归并于守,相,同时取消每年一度的“都试”之制。刘秀所罢都尉仅限于内郡,边郡因多事,仍置都尉,以佐太守,分部领兵。其后内地有紧急军情,亦往往复置都尉。郡都尉的废除是东汉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虽然减少了地方官员拥兵自重的隐患,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在整体上,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在地主经济方面,东汉以地主庄园经济为主,东汉豪族地主的核心主要是开国功臣集团和刘氏皇族,外戚。连朝廷用人也是从豪族中选取,豪族基本上把持了中央到地方的政权,累世尊贵显达。他们广占土地,隐蔽人口,拥有私人武装,横行郡县,权势超过官府,不仅影响官府收入,还影响着政治稳定。针对这种情况,光武帝下诏“度田”而地方官员由于畏惧豪强,或者是贪污受贿,经常帮助他们隐瞒人口土地,最终度田不得不停止,至此,豪强地主的发展不受限制,称为后期东汉动乱的祸根。

至三国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频,曹魏统一北方后,着手开始重建北方地区,各种制度也随之改变。

首先从人才选拔制度开始,“唯才是举”是曹操改革旧人才制度的核心,东汉以来的以经术,“德行”,门第为主要内容的察举制度,一方面已流于形式,充满着弄虚作假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天下大乱,人才流移,也使这种察举不能正常进行。因此曹操果断地提出“唯才是举”“任天下之智力”的选拔人才方针。从建安八年(203年)至二十三年,他连续五次下令求贤,指出无论身分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选拔为官。如于禁,乐进,本是士兵,张辽徐晃都是降将,都得到重用。

魏文帝后,对中央和地方官制同样进行改革,中央官制的重要改变是设置了中书监,令。新设中书以分尚书之权,是曹魏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新措施,为后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萌芽。

中书监,中书令以起草诏命的形式参与决策,他们权任极重,但资格较浅,君主容易加以控制。中书省取代尚书台参与决策的部分职权,使尚书台主要成为行政中枢,一般由元老重臣担任尚书令,仆射的尚书台权力被削弱了,地方官制上,曹魏将东汉末州牧制度固定化,正式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度。州刺史或州牧,成为了管辖地方的行政官。

为了把军权集中至中央,曹操设置都督,由于豪强地主武装实力强大,曹操仍然让其主统治部众,但不利于统一指挥,因此,曹操在此基础上设置都督,协调数支部队的指挥,作为某次战役或者是某一防区军队统帅。都督是中央官,其统领的军队也就成了中央军。曹丕继位时,正式建立都督制,都督是驻防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有时兼领一州或数州刺史。由于都督权力过重,并且逐渐转变为地方官,导致后来出现的外重内轻的局面,曹魏这种做法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助长了地方割据趋势。

曹丕称帝后,采取了九品官人法。具体内容,是通过品评,将士人分为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推荐到各级行政机构去做官,九品中正的实行结束了两汉以来乡举里选的察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是中正官往往被大族垄断,而中正又把门第作为品评的重要条件。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地主垄断选举的工具,为门阀制度铺平了道路。

常年的战乱使得中原地区民生凋敝,为了恢复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同时保证军需物资,公元196年,曹操下令实行屯田,将流民按照军事编制起来,垦荒种田,由政府提供农资,收成与官府四六分成,这叫民屯。此外,曹操下令军队屯田,是为军屯。屯田的施行,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发展,但是屯田制剥削严重,经常有百姓士兵逃离或者反抗的情况。

为保证防止士兵逃亡,以及足够兵源,规定士兵及其家属另立户籍,称为“士家”士家居住在邺城一带,由军营和郡县管理,社会地位很低。士家的子子孙孙必须当兵,娶妻也必须是士家的女子,以此曹魏保证了在北方的兵源,为其称霸北方创造了条件。

曹操规定,对自耕农的征课方法为“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同时强调:除此之外,地方官不得再收苛捐杂税。不准豪强向贫苦百姓转嫁负担。按户征收实物,户调制由此创立,废弃了两汉算赋口赋的方法,田租,户调都征收实物,适合了军阀割据,货币难于流通的需要,既便于农民缴纳,又满足于国家需要。此令通过废弃算赋口赋的方法打击了豪强,在户均绢二匹,棉二斤的基础上采取了按民户财产多寡定出户等,然后再按户等高低,富则多收,穷则少收的方法,这对广大自耕农是有利的。田租户调令征收实物而非货币,显示了商品经济的萎缩。

司马炎篡魏之后,认为魏亡的原因是因为未给宗室诸王军政大权为皇帝的藩辅,因此,西晋建国后迅速分封了27位同姓王,不断扩大宗室权力,允许诸王自选国中长吏,又按照户数多少将诸王分为三等,开始置军。这样,诸王不仅掌握了封国中的军政大权,而且控制了相当多的军队,西晋分封诸王,本是为了强化统治,但是后来随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这些藩王反而削弱了中央的统治。

西晋在借鉴了西周井田制,汉代限田说以及曹魏屯田制的合理成分基础上,改革土地,田赋管理体制,颁行了占田制,包括如下内容

占田是指农民向政府登记所占有的土地,课田指向政府交课税(田租)之田,亩收谷八升。占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占田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

户调式:凡是丁男立户的,每年户纳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户者,纳半数。边郡民户,纳正额三分之二,更远者纳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交纳“赉布”户一匹,边远地区纳一丈。

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和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世。

西晋占田制,政府并不是将土地授给农民,只是承认其占有土地的限额,将其占有合法化,它的积极作用就是解除了屯田制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占田数,高于课田数,可以鼓励人民占田开荒,对士族地主占田在法律上给予了一定限制,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占田制中,自耕农的户调和田租负担比相比于曹魏增加了二分之一到一倍,按官品占田,巩固和扩大了地主的特权。

永嘉南渡结束后,大量的北方世家大族南下,这些具有威望的大姓及大姓人口,被称为“侨人”“侨户”具有巨大威望,为了控制这批人,得到他们的支持,东晋实行侨置郡县,东晋南朝府设置侨置郡县,仍用北方故地郡县名称,侨民另立白籍,并减免租赋。该政策起到了安抚流民,稳定政局的作用,之后,侨民加入当地户籍,侨置郡县随之撤销。

由于侨置引起了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入,至晋成帝时,推行“土断”所谓土断,就是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同时也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三月庚戍日,由桓温主持庚戌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蔽人口的豪族地主给予惩处,收效很大,义熙九年,公元四一三年,刘裕主持“义熙土断”很有成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明显增加。

至萧齐政权,检籍成为清检士籍以保证赋役征发的政策,当时的士族拥有特殊的“籍状”,享有免除赋役的权利,许多人通过贿赂官员,伪造士籍的方法逃避赋役,使得政府力役资源短缺,租调减少,萧齐建国后,大力检籍,规定以宋元嘉二十七年户籍为准,凡不合者,一律改正,称为“却籍”,但检籍官贪污舞弊,激化了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185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4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5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6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51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88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27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0评论 2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