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曾经的一点想法。我知道作为没在“海边”生活过的一介草根,看问题肯定是有局限性甚至幼稚的。但其中也不乏最贴近生活的真实。拜请各位良知良能的专家教授们读一下,或许有可取的地方你们再吸纳完善再发扬,对将来的教育改革或许真的起了点作用也未为可知——
我觉得作为教育部的领导,当务之急,首先是实行高考改革。可以将所有的闭卷考试都改为开卷考试。学生考试时,可以查书、查电脑、查笔记,随便查,但有一点,必须是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考试题目要无限多,当然也包括查不到的分析题或实验题,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的越多越正确,谁的成绩就越高。这对于那些脑子好的人来说也不亏,他不用查就会做,那肯定是快呀。这样既比速度,又比能力,是不是更公平合理一点?而且考试中的抄袭作弊现象也会不攻自破了。另外录取大学生时,也不要再是"一考定终生"了,而是像《绿山墙下的安妮》那样:学校推荐加个人志愿,然后再通过考核录取,宽进严出。再不要像现在这样,简直把高考走火入魔化了,而且还存在高考后填报志愿,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次,还要严格规范小孩子入学前班的年龄。要让每个小孩在家至少待完六年,才准上学前班。宝宝出生以后必须由母亲带到六七岁。也像英国一样, 母亲在家带小孩,也算正常上班,也一样拿工资。要知道每个孩子在六七岁之前是养成良好品行的多么重要的阶段啊!还记得"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古话么?可现在国内却到处流行超早上学,有的孩子三四岁就开始上什么小班、中班,大班了,等到上一年级的时候,孩子早已经被教的不伦不类了。第三点,就是要真正做好宏观指导工作。应根据各个地区人口数、学生数以及社会各行各业需求来规划:到底应该办多少所什么类型的学校?一定要真正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办学的出发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鱼龙混杂,一窝蜂办学,有的甚至完全违反教育的非营利性本质。当然,还应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在真正了解孩子、在符合孩子年龄阶段认知规律的原则上,组织编写一套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内容真实有序的、修辞语法要求都很严谨的统编教材。可不要像现在一年级语文开篇来个主题宏大的"天地人,你我他",想想:才就一年级小朋友,怎么可能一开始就对这些难于理解的东西感兴趣呢?!如果一年级课本从《光头强学拼音》或《小猪佩奇学算术》开始,孩子们会不会因为感兴趣而变得爱学习一点?而那些个什么《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之类所谓的经典国学,留到孩子稍微有点领悟能力、辨识能力再选好不好?更有那些经典诵读活动,简直荒唐至极,民国教育先贤们的新文化运动的成果真是被白白糟蹋了!而很多现实版的励志真人故事,那么能打动人心,却偏偏不见选入语文教材。看了《朗读者》,我们才知道中国竟有那么多像叶嘉莹、潘际銮这种很值得人敬仰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