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网上的知识指数性增长。只要想学习,什么样的知识都有。智能机器人学习了上万本的医学书籍以后,就可以给病人非常好的医疗方案。
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以及今日头条,都在抢占细分领域的知识分享者,在专业领域里越细分的知识越得到这些号的青睐,因为这些细分领域的知识有价值。
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有一个本民族引以为傲的博物馆,博物馆就是这个民族的最好的知识积累和总结。就算受外族侵略也要誓死保卫博物馆,只要博物馆不被毁灭这个民族的文明就不会中断。
一些大咖说过,一个运行的公司也要做更细化的知识积累,也要做自己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就是这个公司的全部灵魂。
这次的讲师演讲中,我了解到其它部门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我在公司十几年了,也是深度参与公司的生产,别的部门可能认为是一些常识我都觉得是新知识。比如,检验一张牛皮要需要很多注意事项,画皮部门面对同一张牛皮要“A板优先”的原则,缝纫部门针对不同的马路选取不同型号的缝纫针,一直到沙发做好,检验部门的同事利用“听”响声就可以检验一张沙发是否可以达到出货标准……
这些岗位的知识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这些经验知识都散落在每个岗位员工的脑袋里。这些经验知识可能会遗忘,或者可能会随意被更改。也可能和别的部门生产标准发生冲突,因为这些知识互相没有对照过,更没有被确认过,没有书面化。
第二,这些知识的存在非常脆弱。长官的意志就可以更改产品的生产标准。该岗位的员工因为没有书面依据也可能会降低标准生产。这一岗位老员工的离职,可能带走的是这一岗位最好的经验知识。
第三,MOS的标准比较简化。比如,海绵部门MOS只要切割海绵的大小,海绵的型号,没有告诉你如何切割海绵,海绵部门要那些切割机器?如何使用这些机器?这些机器的型号?如何辨别海绵的型号?每种型号的知识?我相信其它部门的员工一定都有类似的困惑,这些困惑百度不出答案的。
第四,我们公司的机器化程度不高。很多都是手工操作,所以,每个人的操作手法都有差异性,有时候同一款式沙发,表面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在个别细节方面就可能不一样。所以这些细分岗位上的一些经验也要规范和确认。
这次会议的高管们提出要建立公司的工作流程,就是公司对待岗位细分化知识的态度。就是要把那些散落的公司各个岗位的经验知识归纳总结成为公司的“博物馆”。认真记录所有岗位的经验知识,方便后来者有困惑的人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制作家具的良好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