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书名:《英语,儿子教我学》
②作者:曹文 肖博文
③感悟及心得:这是北外教授妈妈(曹文)的英语教养日记,封面显眼的字眼说明了他儿子(肖博文)学习英语的一句话“NO 没有记单词、学语法、背课文!”“四年间,8岁小男孩儿从英语零起点,到创作20万字的英文小说”,从肖博文学习英语的点点滴滴来体现“曹文在孩子英语成长道路上的爱、智慧和坚持”,以及强调“英语的奇迹属于孩子,孩子的奇迹超越英语。”
下面摘录一些文章的一些片段:
起步篇
语言不是障碍,没有勇气才是;
有伙伴,才有动力(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不是用来供着学的);
因材施教,都懂,难做;
测验一定要测,但怎么测是学问;
当英语和生存联系上,怎能学不好;
从孩子最有信心处入手;
拼读是孩子英语学习的基础;
奖励不需要理由;
我们是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冒“傻气”(想象力);
孩子做不做是第一位,做得好不好是第二位;
让孩子敢于梦想,善于观察,才会学习;
相信水到渠成;
旅行让孩子成长;
和孩子种一棵大大的阅读树;
尽享梦想之美妙;
到底什么能牵动孩子的心,我们知道吗?
把孩子的成就仪式化,把孩子的点滴当回事,过程胜于结果;
多么辉煌的未来都是从孩子的今天开始。
成长篇(两人的英语成长)
挑选读物学问大;
在阅读中学单词;没有实践,没有发言权(作为父母,虽然可以把孩子学习上的事情交给可信赖的专业人士,但自己也不能完全置身度外,只有和老师共同努力,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完整健康的学习生态);
知识只有分享才有力量(学会倾听孩子的分享);
不教胜过教(锻炼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做的是为他把握方向,选择合适的读物,并且持续关注、欣赏和鼓励);
用孩子喜欢的话题教语法(让孩子把阅读内容理解了,学会了,再引导孩子分析语言特点,让孩子从中领悟语法规则。这样不仅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也让他们在情景中体验了某个语法现象的含义和用法);
语感比语法更重要;
不要把英语当作知识来学(和孩子一起学,一起阅读,起码让孩子感受到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亲情。);
从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开始;
没有脸皮是孩子学习英语的优势;
有趣不等于学习发生了(趣味学习虽然是第一前提,但是如果我们纯追求有趣,而不是考虑是否学到了什么,长此以往有趣也变无趣了。我们可能不太懂英语,更不懂英语教育,但是一堂课的门道不难把握。PPP教学法就很好:开始的时候老师是否给孩子充分的语言输入?然后是否组织孩子进行充分的练习?最终是否给孩子机会展示语言输出?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对一堂课中学习是否发生了做出初步判断);
量不等于多次重复;
阅读不是学英语(孩子做阅读是因为内容的吸引,而不是因为这些内容是用英语写出来的。只要读,学习就会发生,只是有快慢和深浅之分罢了。);
写是阅读力量的体现(阅读走到了这一步,是最大化了阅读的效果);
学单词不能离开句子和情景;
学习英语,超越英语(任何语言都不是一堆符号在一堆语法规则下的简单组合,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历史、文化和世界观。孩子对语法规则不敏感,所以语言的人文情怀对他们更有意义);
考试是途径,不是目的(真正好的考试一定会引导一个健康、符合规律的学习过程,水平到了自然考的好,水平没到突击也没用);
考试没有错,错在我们怎么考和如何备考(英语考试没有错,毕竟一个人的英语达到了什么水平,不能自己说了算,只有通过第三方的客观检验才有公信力。如果为了应考搞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摧毁了孩子学英语的兴趣,肯定得不偿失)
我们必须面对的英语学习生态(在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多种纠结:课内与课外英语的不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碰撞,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差异······抱怨没有用,这就是我们所处的英语学习生态,我们确保学习的大方向正确,并且在这样的生态中求得最大的平衡);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考试是诊断,不是判决;
让孩子感知“物理化”地感知英语的成就;
孩子是我们的镜像(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孩子做得好,我们可以争功,如果孩子出格,我们也要先检讨自己);
认识到位很重要(如果我们认为孩子学英语是出于无奈,那么还能指望孩子的英语学的好吗?我们重视孩子英语教育,不单单因为它是三大主科之一,还因为它确实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境界);
让孩子拥有一个特长(孩子的爱好和潜能也许有很多,我们能不能在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为其中一个个性化的爱好开绿灯?让他们拥有那哪怕一个与其他人不同的特长,这将成为他们未来最大的竞争力);
让孩子引导我们(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与其说我们引导孩子,不如说是孩子引导我们)
超越篇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就是我们也学(我们在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自己却在看电视、玩游戏、怎么能期望孩子爱上学习呢?但陪孩子的学习也需要有个度,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哪里都有奋斗(我们常说中国教育的竞争太残酷,但其实无论在哪里,只要我们想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接受高品质的教育,都不会那么省心。即使整体教育水平不断变好,也永远有更好的教育让我们选择。付出才有回报);
什么是教育?我们是不是早已迷失了?(成绩是实的,放在那里谁都能看得清楚;素养是虚的,一时半会搞不明白。我们无需抱怨中国的教育。人太多,教育资源太少,所以只能用一下子看的清的方法筛选。因此,对孩子个性化发展的尊重和培养,就落在了家长的肩上。孩子的视野、个性、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很重要,没有这些,难有好成绩;没有这些,有了好成绩也没用);
尊重孩子不是一句空话(孩子有无穷的潜力,需要我们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
旅行是多么好的课堂;读写是孩子英语学习的分水岭(阅读的收获最终体现在说和写的提高上,而且只要坚持,这样的收获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就会大方光彩(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课堂之外的各种尝试机会);
让英语学习有点儿用。(我们能否多n创造这样的机会,让英语不再只停留在课本和考卷上?);
英语需要广博的知识来支撑;
英语有尽头,认知没有(英语基本的语音、拼读、语法都是有尽头的,词汇虽多,但常用的就2000多个,再多也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所以,就语言本身来说,学到这个程度就足够用了。没有尽头的是孩子认知的成长,这是不用学也拦不住的,所以语言学习只有很好地与认知成长相结合,才能使语言的学习的意义最大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次美国之旅让我意识到其实教孩子英语简单,只要肯花时间就行了,而培养孩子的素养才是真课题,素养一旦养成,要改变,时间和说教都是苍白的。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理论虽然讲的是自然界的竞争,但是在社会环境中,一个人是快乐是苦恼,也是这个理。我们如此呵护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让他们受一点儿委屈,其实是在削弱他们的生存力);
体验孩子嘴硬的智慧;我们就舍不掉单词和翻译情结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更关注孩子们是否会在句子里正确地使用这些单词的表达意思呢?);
爱是前提(我们有时候很喜欢用自己不懂英语来推脱让孩子接受英语教育的责任。虽然懂英语肯定会为这件事助力,但对孩子的爱和关切才是根本,不会英语的家长照样能培养出英语超棒的孩子);
寻找让孩子乐于写作的“密码”;
不断挑战孩子;
学到一定阶段需要梳理(阅读虽然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毕竟这样的语言输入时零散的、不规律的。孩子对情节的关注远远多于对语言细节的关注,所以学到一定阶段,有了一些积累后,需要对语法和词汇进行梳理,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讲清楚,才能让孩子在有意识的状态下把语言输出变得更加精准,以应对考试。考试和日常应用有着本质区别,所以应试不是一句空话。);
快乐学习是个伪命题(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永远快乐地学习,但别说英语,学任何本领到了一定阶段都会碰到一个或者几个“龙门”,跳过去就到了新的境界,但跳过去不那么容易。这时候我们要当好孩子的拉拉队,在细微处给予他们信心,而不是说大话。)
这本书以博客日记的形式,从妈妈和英语老师的双重视角,真是记录了肖博文从8岁到12岁英语成长的点点滴滴。孩子从仅认识几个英语单词到独立创作累计20多万字英文小说的“飞跃”实例,颠覆了作者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认知,也引发了其对青少年英语教学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作为“英语可以这样学”丛书的第一部,作者希望通过她分享她的故事和思考,让家长朋友们相信:英语的奇迹属于孩子,孩子的奇迹超越英语——而这和父母懂不懂英语无关,只与爱、智慧和坚持有关。只要父母有心,这样的奇迹就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个人心得:
一拿到闺蜜送给我的这本书,除了感恩之外还有惊喜。觉得她特别有心。她送给我时说“我等着你看完给我分享下”,于是我和时间晒跑和家务以及其他情况做斗争,终于在零零散散的两天内看完。看完后,觉得孩子学习英语首先需要好的引导,其次是语境,再者是坚持,除了这些之外,作为家长要学会“见招拆招”,用爱心和智慧陪伴孩子,才能让孩子学有所成。自己研究了很多方法,让轩从3周岁开始快乐学习英语,但是读完这本书,我忽略了一个重要节点,就是忘记系统的帮他一起梳理学过的知识点。不过他的英文能力比我预期的要好,比如他的读音甚至比我要好,这是我觉得特别开心的一件事,可能是因为之前磨耳朵的缘故。还有他学习比较灵活,我喜欢和他一起读课内和课外的,只要碰到喜欢的句子或者词,我就让他自己去查阅资料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生活相关的句子。有时候碰到一整段好的阅读文章,我会引导说“你用自己的实例来写写看。”所以我相信学习任何一项东西都是除了积累之外,还是有适当的方法的,而英语也不例外。
行动:
1、从今天 开始系统的帮忙一起整理学习过的英语知识点(每天20分钟);
2、每天鼓励让他写一两句或者他感兴趣的英语小短文;
3、从京东买一套系列的纯英语阅读读物(已经在路上),等到货开始亲子共读(10-30分钟)。
2018 03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