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与一些人交流,再次感受到思维的不同。
我喜欢一个问题请教不同的人。每个人告诉你却如此的不同。
暴走的时候,印象比较深的有三人。记住其中的两个人是因为尴尬,另外一个人是因为思维的不一样。我不知道别人户外活动的目的,我的目的只有两个,释放压力和吸收新的知识。遇到思维不同的人多聊几句是一种常态。与我而言,人与人的不同,本质是思维的不同。
还是用故事来说吧。
奔跑吧,比卡丘!
西湖环山的过程中,一段下坡路。一个男孩子对另外一个男孩子说我要跑下去,话刚刚说完,这个男孩子搜的一下就跑了下去。而此时,另外一个男孩子朝着男孩子奔跑的方向举起右手,大喊一声:奔跑吧,比卡丘!我却在一旁大喊:小心膝盖。
有时候,一个人的反应折射出他的思维。遇到不同的人,总是会惊叹世界如此的不同。
量力而行
环山的过程中,一个人男孩子一路上都在背着两个包,一个背包,一个女士包。小休的时候,问他:你女朋友的吗?对方尴尬脸,说:不是女朋友也可以帮她背嘛。女孩子没有力气了。顿时想起来,华尔兹要帮我和小小霞背包的场景,两张脸上写满歉意。
户外这种事,量力而行。不打扰到别人,有余力帮人。最好。
缓成则进
吃午饭的时候,边和一边的小伙伴聊天,边吃自己带的食物。一个妹子不停地问我:你是做什么的?你多大了?等等问题。末了,说了句:你很会撩男生。她的话一说完,正在聊天的我们全场尴尬脸。
额...这个,没有吧。我只是性格好而已。找了个借口掩饰尴尬,后面索性不再和妹子同行。深怕她又冒出来一句让人无比尴尬不知道怎么接话的问题。
其实,她是好意。只是想拉进大家的关系。
那一瞬间,联想到了自己。有时候,太过热情也会让人无法承担。
道与术
与朋友吃饭结束。三个人站在路边闲聊。朋友Z说:比起道,我更喜欢术。我却说:相比术,我更喜欢先把道琢磨清楚,再练习术。说着说着就撕开了。
熟术而解道和知道而悉术原本两种学习的思维。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式。
对熟术而解道而言,量变才会触发质变,因此才可能解道;但于知道而悉术来讲,对术的练习都是有目的性的。
嗯,最近写出来的东西总是不满意。偶尔想到一个小片段,却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写了删删了写。环山回来,一直想写关于思维不同,虽然这篇也不满意,但记录下来总是好的。
想报名参加《我是演说家》,却被告知本期海选已经结束。
不同角度看同一个故事,感受是不一样的。
环山的时候,讨论起来最近的电影,问及最好的电影是哪部时,脑子里突然冒出:最好的电影?对比维度是什么?演员阵容?演员演技?电影题材?电影画面?....无数个对比的维度。但,我们只是聊天而已。灯灯你太严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