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说的一句名言,有的人25岁就死了,75岁才埋。而我经常看到的一个版本是是20岁就死了,80岁才埋。大约这个说法来自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但我想源头也是富兰克林吧。这说的就是很多人,在20多岁以后不再成长,不再升级自我,不与时俱进。进不进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只是如何进却是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那么多的选择,我们到底该如何进呢?在读了吴军老师专栏中“蚂蚁如何打败大象”以及“把大小之争转化为时代之争”后,我体悟到,我们要精进那些带来代差的知识。
首先我们要勇于接受那些具有代差优势的新产品。代差在产品上来说一般指有新的技术突破带来的量级改变。比如手机从传统的功能机到智能机,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根本就不用讨论换不换。后来我把父母的手机都换成了智能机,连外婆的手机也换成了智能机。就算他们无法发挥智能机的全部功用,但是用上微信视频,手机拍照以及带头像的通讯录就非常值得了。而在电脑上,比如从软盘到硬盘,从单核到多核,从机械硬盘到固态硬盘,从拨号宽带到光纤,都是代差升级带来的好处。而当我们遇到这种代差产品的时候,不应该犹豫,应该尽快的适应过去。前几天好几个朋友在朋友圈转发美国专家研究证明手机对孩子如何有害的文章。先不说文章的真假,这就是一种思维误区。手机这种具有代差的产品,用和不用完全是两个世界。让孩子不接触手机只会让他们以后更加落后。最近发现还有朋友在用Windows XP和Windows 7,实际上最近5年的产品大部分已经融入了AI技术和相关成果,已经是另外一个代次的东西了。
在学习上,要多选择那些站在最新技术支撑下的产品。如得到、流利说、VIPKID这些付费学习平台,利用了AI技术,在理念上对比以前的产品就有代差。我的孩子选择学习英语的培训班时,就去了好几家传统的英语培训机构试上课程。我在外面听发现老师是1对多,课程设置都是和教材补充,而且老师的发音中国味太重了。在试上一节VIPKID之后,就发现这完全不是一个代次的产品。VIPKID的课程设计,教学理念都和传统的培训机构完全不一样。真正的外国人教首先发音没有问题,不会中文的老外教不会出现翻译思维,课程设计参考国外的儿童教材,趣味性和生活关联性都高很多。而且这个平台还能享受AI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优势,会随着技术进步越来越好。从使用上来说,用互联网降低了很多成本,比如去培训班的通勤成本、和老师互动沟通的成本、学校效果的追踪成本。后来我自己学英语就没有去上培训班,而选择了APP结合在线老师的方法。
在成长内容选择上,我们很多时候要选择新的研究结果。有一个流传的说法,不要读活着的人写的书。而现在也流行复古,提倡读四书五经,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但从对我们生活的现实指导意义来看,这些书很可能不如最新的书籍有用。像《思考的快与慢》、《成功、动机与目标》对于我们工作生活影响更大,里面的内容也更加有研究成功支撑。光看“温故而知新”并不能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如何学习》等书籍中就会介绍最新的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却可以。这本书中从组块,遗忘、记忆等方面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些有明显效果的学习建议。又如在选专业和找工作方面,读多少经典书籍,可能都不如读点《智能时代》、《生命3.0》、《必然》这些比较新的书。因为这些新书的内容领先了那些书太多代了,就算有瑕疵,也能超出之前那些书很多个量级。就像最差的智能手机都能秒杀最先进的功能机一样。
代差是一种观察视角,然而这个世界是渐变的,逐步形成的。类似功能机到智能机这种突变并不是非常多,所以也让我们发现代差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我想只要总是能选择有代差的东西,就更加能与时俱进,不太落后于时代,不至于25岁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