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看似简单通俗的《三字经》,实则字字珠玑,在看似显浅的文字中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正如古人云: “熟读三字经、并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宋朝中枢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有钱买书,也能如此好学。
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是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条件艰苦亦能如此勤奋。
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环境恶劣亦能如此上进。
优秀的古代圣人读书尚是如此刻苦努力,那平凡普通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求学求知的道路上轻易放弃!
诵读《三字经》,不仅能熟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更能在朴实无华但却情真意切的文字中陶冶性情、洗涤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