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些人
人物篇
芬芳组合
凫峰的老师们对我和方芳很是照顾,有好吃的也不忘叫上我俩。但要说关系最亲密的,却属我们芬芳组合了。
在家中,我只有一个姐姐,我们俩一起便是满屋生香的“芳芬”了。巧的是,下乡支教,与我同来凫峰的竟又是一个“芳”。时间久了,和当地的老师熟了,又有了两个交往甚密的朋友,居然分别是“芬”与“芳”。每日闲谈不够,便合伙开灶,轮流值班,组成一个临时小家庭了。虽说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习惯,但四个人都是性情中人,相处中都能顾及他人,因此两对芬芳,餐桌上各霸一方,自然是说不完的话,逗不完的乐,笑声不断了。
芬1号
这便是我了。都说我活泼,开朗,但我知道自己性子急,脾气躁,是很情绪化的一个人。开心时可以哈哈大笑得让人大呼“有辱斯文”,生气时则毫不掩饰的拉长了一张脸,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本人心情不好。可以好说话得你爱怎么着怎么着,也可以因一点小事暴跳如雷。早已不再年轻,却还没学会稳重,走路从来都是连跑带跳,两级台阶一跨的。因为我以为,把时间花在走路上,实在是最大的浪费。所以来凫峰不久,就有老师在背后学我走路,甚至连学生都在习作中写道:“我们老师走路特别快,都是跑的,上楼梯更是两级一跨,从不一级级走”。
别看我走路快,做起饭来却是相当的慢!唉,吃了三十多年的饭,已近不惑,我却还对付不好那些锅碗瓢盆,每次轮到我当厨时,常常是准备了两节课,还手忙脚乱的。吃了几次我烧的饭后,四人组合终于达成共识,一致同意“我不会烧饭”不是谦虚,而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照顾我,也为了让大家的口腹少吃些苦头,我被安排在星期一当厨,可在家带去烧好的熟食。
闲暇时,最爱干的事便是上网了,种种菜,养养小动物,在虚拟世界里找找能干主妇的感觉。看看电影,写写随笔,不爱聊天,却特喜欢玩一些QQ小游戏。别人大摇其头,不能理解,我却自得其乐。玩得多了,便也略通一些电脑知识,可以制做简单的课件,解决基本的电脑问题。在这居然也算是个电脑高手了,偶尔帮大家一些小忙,我是很享受这种过程的。
芳1号
方芳,当时任阊江小学副校长,和我相比,略胖,但却很有气质。走路、说话恰恰与我相反,慢条斯理,不急不缓。平日里在一块的时候,没什么领导架子,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的,不难相处。我们俩在一块,一胖一瘦,一快一慢,居然很协调,可能是互补了吧。她看上去很斯文的一个人,像个富太太似的,在家下厨的日子却比我多,因此厨艺很是精湛。所以,每到她值班的日子,我们三个都会多吃些。
别看她已经是个小女孩的妈,可情感还是那么丰富。最爱看韩剧,一看就是没完没了,跟着电视里的人物哭啊、笑啊的。这还不够,还要细细向我们讲述情节,绘声绘色的,以至于我们都忍不住陪着她傻乎乎地看韩剧。
嘿,就这样一个看上去斯文、优雅的女子,忘性却很大,一会儿到处寻找水杯,一会儿又问我们是否看见她的钥匙。真难想象,面对阊小那一大堆事物,她是如何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看来,她是不该忘的不忘,无关紧要的却从不去记呀。所谓聪明人大概就是如此吧。
芳2号
张丽芳,我来凫峰后最先交往的一位女教师,大我一岁。九月份开学前一天,局领导把我和方芳送到学校后,又将方芳带走了。那天忙完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大家在饭店吃快餐。晚饭后,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顿时,一种孤独感袭上心头。这时,张丽芳主动向我发出邀请,让我和她们一块散步,我自是满口答应。这样,我们便认识了。在以后的交往中,我发现她是一个非常热情、又很能干的人。
十月份,学校分别给我和方芳安了有线电视,但才看了几天,就被雷给打坏了。于是,整个冬天,我们俩都窝在她的小屋里烤火看电视,打发漫长的黑夜。甚至鸠占鹊巢,比她自己呆的时间还长,她却从不介意。巧手的她毛衣打得特别快,也特别漂亮,是这儿的编织大师。夜晚三个人围坐在一个火桶里,边看电视,她一边教会我们俩打毛衣,并不辞辛苦地为我们俩的孩子各打了一件。
她性格爽朗,说话、做事都很干脆。在家,她是能干的主妇。星期一要给丈夫孩子烧好一周的菜,周末一回家便忙着打扫卫生。在校对我们俩也很照顾,像个大姐姐似的。在我当厨时,常帮我烧菜,毫不计较。
芬2号
老吴——吴清芬,因为开学有事请假了,所以她是我们最后一个认识的凫峰中心校的老师。老吴很有个性,不是那种会主动和陌生人交往的人。她走起路来,总是挺着腰板,昂着头,目不斜视的,以致很长时间我们都未曾交谈。私下里,我和方芳议论,觉得这个老师有些难相处。可后来才发觉,老吴也是性情中人,和我一样很情绪化的。一旦认定谁对自己好,就会为他两肋插刀也在所不惜。可若是她认定你不对,那会毫不掩饰自己的看法,直言不讳,是个直肠子。
老吴的样子很可爱,卷卷的短发,圆圆脸,戴着一副眼镜,总是笑眯眯地对着我们三个人,那样子像极了喜羊羊。我只要一想到她,满脑子都是喜羊羊的形象。说来也怪,就这么个火爆筒子,和我却很投缘,这大概就是缘分吧。老吴反应很快,和她谈话,不必讲得很透彻,点到即可,因此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她平时最爱说的便是“我亲自……”了,非常搞笑,还时不时有惊人的“老吴语录”。比如说“饱暖思赢欲——赢钱的欲望”等等,实在是有趣。
只是可惜,临近学期结束,她却因为某些原因,退出了我们四人组合,多少有些遗憾。
不过,只要人在情就在,多年后,每每想起那年的支教生活,都不觉嘴角上扬,心中盛满温暖。那个曾经离我遥远的凫峰,给了我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让我和46个淳朴、聪慧而又懂事的孩子朝夕相处一年。让我和那些默默奉献,坚守乡村教育的老师同行一年,更让我结交了几个知心的好友。如同当年的知青下乡,我用一年的时间换来了一辈子不忘的经历,终身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