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很难做人更难,这对普通人来说的确如此,但对于深谙人性的成功者完全不是个难题,因为成功者都深通人性,始终能满足别人的利益需求欲望,同时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生活中总有人喜欢唱反调,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有些人唱反调是为了保护自己,有些人唱反调是经过非常缜密的思考,有些人唱反调则是不经大脑的脑残行为。
儒家另类圣人叔孙通与众人唱反调,被众人戏称阿二世,唱反调的叔孙通,保住了性命,那些瞧不起叔孙通的人,全部被屠杀了。南北朝时期,一直与众人唱反调的崔浩,智谋超越汉初张良的存在,处处与人唱反调,帮助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自己深受信赖和重用。南北时期刘宋文帝时期的巴东人扶令育的反调,却让自己断送了性命,这就是脑残的唱反调。
唱反调也分情况,有些时候唱反调能获得重用,比如你与一个成功者沟通交流,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意见,一味的说是是是,他会非常的看不起你,会觉得你就是个废物。假如你和一个人失败者沟通交流,你一味的说他是错的,他反倒认为自己是对的,你始终无法达到说服他的目的。
唱反调是获得利益的工具,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今天了解一下扶令育的唱反调,为何会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人性趋利避害,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我不相信有人会做出伤害自己,成就他人的事情。文章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南北朝时期,刘宋文帝的弟弟刘义康,因为权利越来越大,已经有了夺权篡位的野心,这一切被刘宋文帝刘义隆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理,刘义康的罪恶越来越显著的时候,刘宋文帝刘义隆就下手了,除掉了刘义康的党羽,软禁了刘义康,没有被杀掉。
当然刘宋文帝刘义隆是心里想除掉刘义康的,只是被刘宋文帝姐姐会稽公主给阻止了。面对权利威胁,任何一个皇帝都会下狠手的,刘宋文帝没有送刘义康离开京城,让别人代替自己送别刘义康,刘义康说:“我还能回到京城么?”送刘义康的人对他说:“真遗憾你不多读几百卷书!”刘义康到达豫章之后,辞去江州刺史的职务。
后来刘宋文帝就任命刘义康为江州、交州、广州三地的军事领导。这时候前任龙骧将军扶令育,自己前往皇宫,劝说刘宋文帝把刘义康召回京城,如果说自己说的不合适就把自己给自己给杀,后来刘宋文帝看到后,直接抓捕了扶令育让他自杀,扶令育为此断送了性命。
扶令育是这么说的,他说:“当年袁盎劝阻汉文帝的时说,如果淮南王刘长在路上遇到风霜而死,陛下有杀弟的罪名。后来汉文帝没有接受袁盎的意见,后悔也来不及了。”
接着又说:“彭城王刘义康是高皇帝刘裕钟爱的儿子,是陛下的二弟。如果一时糊涂犯了错误,陛下可以用善恶的标准责备他,用道义来引导他,怎么可以相信未加证实的嫌疑,一日之间被罢官黜爵,贬谪到南方边陲!荒野小民,都为陛下痛心。”
然后说:“庐陵王被迁被杀的往事,足以引为借鉴。深恐刘义康一旦不幸丧命,死在南方,我虽然身份低微卑贱,也暗为陛下羞惭。陛下只知坏掉的枝叶应该砍掉,怎么不知道砍枝叶也会伤及树干呢!”
“我诚心希望陛下把刘义康迅速召回京师,兄弟和睦友爱,君臣互相勉励,这样,四海之内的怨恨就会消除了,诽谤的谣言也可以息止了。并有一定非要重新把彭城王置于司徒公、扬州牧的位子上呵!如果我的话对国家有害,我愿意被处死向陛下谢罪。“奏章呈上以后,朝廷便把他逮捕,投入建康监狱,命他自杀。
朝廷大臣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而唯独扶令育说这么做是错的,用汉文帝时期的案例来为自己做佐证,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所处时代不同,治国理念也有不同,况且淮南王和刘义康的行为也有不同。
淮南王已经起兵造反了被汉文帝给平定了,汉文帝本身就以孝和仁德治天下,当时天下一统,就算造反也难以成功,而刘宋所处天下乱世,绝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因为出现这种造反情况,如果出现自己的统治就玩完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刘义康的行为一直被刘宋文帝看在了眼里,除掉刘义康,怎么可能是没有证实的嫌疑呢?何况把刘义康召回京城会让自己睡的不安稳,谁会这样做呢?
唱反调本来为了捞到好处,历史唱反调者,都是为了自己重新被重用,我想扶令育的目的也是如此。唱反调也是把自己的反调说到操控者的心理,而扶令育这个白痴,却从未揣摩刘宋文帝的心理,说出来的话处处与文帝作对,不被屠杀才怪。
假如换一种说法就好了,首先扶令育可以这么说,你把刘义康放在地方上,掌控行政和军事,这样做容易放虎归山,不如把他召回来,给予没有实权的位置,可以随时监控他的行为。这样就把危险给监控起来,一有风吹草动可以随时除掉他。你把刘义康召回来,可以显示你的仁德宽怀大度的胸怀,这样人民都会为你歌颂。如果我的话不符合您的意思,我的本意是为您和国家着想,如果有不当之处,甘愿受您处罚。
如果换成这样的说法,扶令育绝对会实现的自己目地,唱反调也要研究操控者的心理,唱反调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分情况去选择合适的反调,不然会像扶令育一样的结局,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受害。文章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