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四级证书的人生真悲剧
跟老婆聊天,讲到未来发展的总总,
她说,那某大会不会更好一些。
我说,本科学校当然会更好一点,但是现在的工作也不错。
于是她又问了,你四妹也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吗?
我说,对啊。
她问,那四妹是硕士?不然她怎么进了某大。
我说,进的时候还是学士学位,后来在职攻读了一个硕士学位。
老婆又问,那你怎么没有学士学位。
我说,因为英语没读好,没有拿到四级证书。
突然之间,我想到了某一个夜里,
我对我的历任英语老师的怨念:我没有拿到四级证书,应该是历任英语老师的“合谋”。
而我的人生也因为缺少四级证书发生了剧变。
当然,在这个时间写这样的回忆,总是要用遮遮掩掩来陈述那些若有所指的事实。
但是,我还是不会去留下蛛丝马迹,以免引起更多的误会——尤其是不必要的误会。
我只是想说,我挺讨厌英语的。
但是,人生的历程上,英语却像绕不开的巨石,总会出现并且突兀的占据险要的位置。
比如,各类入学考试中的必选科目;
比如,职称外语考试;
比如,与外籍友人交流过程的工具;
比如,听一首好听的英文歌却学不会。
悲惨世界中的三抹金黄色的边
在多年之后对英语学习进行一种回顾,我发现有三点是值得分享的。
其一,学不学,不在于老师而在于你。
毕竟没有人能够逼你去学习;只有自己想学了,那么就会用心去学。
即使老师不教,你会也有各种办法去满足自己求知与受虐的欲望。
所以,后来当我不得不去认真复习并准备博士入学英语考试(据说是六级半的水平)的时候,我给自己设定了三个要突破的内容:单词、阅读和写作。而三者之中,花费了我最多时候则是单词。
浑身解数也罢,“病急乱投医”也罢,用各种方式去记忆单词。
百词斩APP的记忆用了——却发现记住了更多的幽默图,而遗忘了更多的单词;
听段子学单词的广播用了——段子好听,单词还是难背;
看美剧学单词也用了——看美剧的时候,顾着看剧情却忘记了记单词……
但是,我还是坚持住了一点:每天投入一定量的时间,以确保自己:
没有功劳也要做到疲劳。
其二,学不学得会,不在于悟性而在于努力。
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学霸,但是在一些重大的考试中常常会有较好的发挥。
于是,我总是认为自己对于学习或者知识的整合是比较有悟性。
在2017年的某一天,我读英语短文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自己,真的读到了文章的深层,而且能够像作者那样用英语式的思维进行理解——若有神助;我觉得我超极有悟性。
但是,好景不常;很快那种灵光一块的神效消失了。
所以,我说:学不学得会真的不能靠悟性,而要坚持的努力。
英语的学习就像一个需要不断敲击的厚冰墙,
当敲击的复试到了之后,冰墙碎了,那么就开悟了。
其三,有没有兴趣学,不在于氛围而在于坚持并养成习惯。
有些时候我把这种兴趣缺失归结于,没有使用英语的氛围。因为你不常使用,所以即使学会了,也只是一种“屠龙之技”。但是,我对我的英在语老师的怨念极深;因为她们(是的,都是女的)不仅让我的英语课程难以收获应有的知识,而且摧毁了我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种兴趣的失去是非常难以调整的一种状态——以我多年自我打鸡血的经历而言,这种状态难以去得到激励,因为它甚至把你的目标激励、活性激励等全部抵销。
而唯一能够改变这种状态的,就是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像呼吸一样,那么自然——你会拒绝中药的苦,却无法拒绝空气中的臭味。
话说到此;本文的主旨其实是两点:
第一,吐吐英语的槽。
第二,学好英语很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