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此时,远在异地他乡的我,对妈妈的思念就像一条长长的线,萦萦绕绕,牵扯着我的心…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那时年少的我还不懂离别,一心只想飞的更远,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就这么带着满腔热血,离开了生我养我的父母,离开了熟悉的那片土地,在一个离家一千多公里的沿海城市结婚生子。
后来才发现家已离的越来越远,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经常想回家,想妈妈,想醉倒在故乡的月光下。
妈妈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她们那一代人,大多没有什么文化,她个子小小的,瘦瘦的,看着像是缺吃少喝似的。她的动作却是灵敏的,性格却刚毅的和牛一样。
她一辈子辛勤劳动,用双手建起一个家。平时省吃俭用,只要是为了我,小小个子的她仿佛天地般能容纳所有的苦难。她有一股韧劲。似乎这股韧劲能熬过所有的苦难,也能创造所有的奇迹。
我的童年,因为妈妈对一切事情争一口气的韧劲,而过的五彩斑斓。
小时候和奶奶还没分家的时候,奶奶总是嘲笑妈妈,说妈妈这样什么都不懂的人,以后怎么过日子呀。
妈妈就是因为争一口气,自己开始种菜种瓜,妈妈种的瓜总是最大最好看。在还是80年代的农村,用自己的双手建了村里面最好的房子,然后自己去城里用最少的钱,用自己的双手和创意把房子装扮的新潮又温馨。新式的帘子,别人店面开业后不用的彩带花边,妈妈总是捡回来,装扮着家里。
小时候的家,就像一个大大的城堡,里面盛满了我五彩斑斓的梦。
80年代的农村,公路还没有修,去城里只能坐船,每天一趟很早就出发了,那时候农村里还少有贩卖东西的小卖部。
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好,而我总是呆在学校门口那个唯一的小卖部不肯走,有一次为了一支自动铅笔我硬要买而在那里哭,妈妈打了我。
妈妈虽然打了我,却悄悄的难过起来,就为了一支铅笔。就是因为这件事,妈妈决定自己开个小卖部。
妈妈没有文化,却为了我不羡慕什么东西,开始了来回城里进货贩卖东西的日子,那时候农村还比较封闭,很少有人会坐2个多小时的船去一趟城里,那时村里方圆30里也没有小卖部。
就这样,我成了我们那一片最让人羡慕的孩子,因为我家总是有吃不完的零食,也有从城里买回来的各种新奇的物品。
每次妈妈进城的日子就是我最幸福的日子,我总是坐在家门口盼望着盼望着妈妈回家,也有一些孩子早早的守在我家门口,说你妈妈今天去城里进货啦,有没有进我喜欢的某某零食,然后我们一起等待着。那时候的零食还很便宜,往往一毛钱就可以买到好吃的。
然后只要看到妈妈挑着货品回家的担子,我们全像欢快的鸟儿一样,把货品翻个遍,都全部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些小孩只要有自己喜欢的零食,就像寻到宝一样买了开开心心的回家。而我则慢慢的挑,挑好自己喜欢的,慢慢吃,当然妈妈也不让我拿太多,毕竟是用来卖的。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那时候农村里的菜基本都是自己种的蔬菜瓜果,很少有城里的新式菜,妈妈每次进城都会买些新菜回家,这些菜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无上的美味。香干,还没到季节的外地辣椒,皮蛋,麻辣鸡爪…
小时候我家总是聚满了小孩,那些一毛钱能买到很多零食的岁月,那些过年的时候小孩第一个冲到我家用压岁钱买那种五毛钱一个的火材炮的岁月,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的零食五毛钱一个家长都嫌便宜,大家都用起了微信,支付宝。这些我妈妈根本不懂,随着后来村里公路的修通,村里到城市的距离变的很短很短了,随着私家车的遍地普及,那种小型超市的兴起,家里的那个小卖部终究是慢慢没落到消失了,但它带给我的幸福和快乐,却永远不会消失。
那时候的农村,重男轻女严重,很多女孩子小学毕业就没继续读书了,农村的教学质量也不是很好。
没读过书的妈妈,受过了没读书的苦,在那种交通封闭的村里,毅然决定送我去城里读书。也是这个决定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轨迹。我的妈妈就这样背着一个被子,简单收拾下行李,在还算陌生的城里挨家挨户的找合适的房子,那时候的房子很便宜,几十块钱就可以租一个房子。那样的年代,去城里租房子读书我妈妈是第一个,不像现在,整个村子的小孩几乎都送去城里读书了。
我的妈妈没读什么书,个子小小的,但她坚韧的品质却像大山一样高大,指引着我前进。
如今离家在外的我,想起妈妈,泪水偷偷的爬满脸颊,想起她,又多了几根白头发。想起她。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我这个女儿。让太多的思念把月亮把月亮都装满吧,把我的思念带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