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过刘润老师的一个视频,讲的大概是他和一位朋友聊天,两人都对一个项目不看好,原因是创始人“太聪明了”
太“聪明”了也不行?大佬的思维怎么“奇奇怪怪”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此“聪明”非彼“聪明”,是我愚笨了
1/为什么不要太“聪明”?聪明是指什么?
刘润老师给出的解析是:
聪,听力好
明,视力好
太聪明,每天就会看到各种机遇,接触各种资源,想到各种激动人心的模式。
因此
他们常常受不住诱惑……在红利和风口间上下起伏
非常容易失焦,非常容易患得患失
而创业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一定程度的“傻”,有助于坚持
其实,能够看到全世界、听到全世界,有时候也是一种惩罚,因为需要对抗全世界……
真正的聪明,是愿意在一件事上下笨功夫
2/达·芬奇诅咒——全才,但一事无成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很聪明、很博学、每个学科都有涉猎、聊天时总能说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但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的人?
年轻时意气风发,老了却有种失落感……
这般情况,可能是陷入了“达·芬奇诅咒”
什么是达芬奇诅咒?
万维钢老师在他的《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概念:
达芬奇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建筑师,在科学上也有很多成就……达·芬奇,是个全才
而达芬奇诅咒是指:
像达·芬奇那样,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看起来也像是个全才,却一事无成
好恐怖的“诅咒”!
3/“聪明”和“达·芬奇诅咒”有什么关系?
上面咱们大致了解了,什么是聪明,什么是达·芬奇诅咒
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同一篇文章讲?
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通才,但都不精通,兴趣太多,沉不下心扎根某领域
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在强调“红利”、“风口”
很早之前不是有一句话叫“站在风口浪尖上,猪都会飞”吗?
当时这句话火了,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站在风口浪尖上”的重要性、红利期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学习很多课,报很多班,学很多知识……就怕自己“飞不起来”
但是事实呢?有多少人真的成功“飞”了?
又有多少人“飞到一半”就停了?
唉,好浮躁
我也容易浮躁,看到朋友圈别人都在秀成绩、结果、看着别人晒收入……
不焦虑/浮躁,是假的
但是因为知道,所谓的“红利”机会,一般都落不到没一点儿真本事的人手里
加上自认也不是“天才”,提供的价值也有限
所以选择慢慢扎根,觉得把一件小事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真正的聪明,是愿意下笨功夫,把一件事儿研究透
未来也只有一种稳定,就是——你到了哪儿都一样
如果我们整天在风口和红利区间上下起伏,却没有在哪里真的扎根过,根基不深的话,是容易被“吹走”的,而不是“结果”。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有感而发吧…
愿我们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