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是一部国内经典的商战片,讲述了清朝末年,在山西祁县乔家的兴衰故事,在那样一个国势衰落、战争肆起、列强侵略的形势下,以山西商人为代表的商人精神,在混沌中积极探索摸索商业的边界。
故事的主人公乔致庸,虽然出生于商人世家,但是从小就没有经商的想法,而是志向于读书致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家中突然的变故,必有的他只好放弃这一生的追求,而承担起支撑乔家整个家族的重担和责任,从这里也看出中国传统思想,在每个国人心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乃至直到接手这个家,才发现表面风光的乔家,已经是到处举债和钱库空空的现状。这时候,家中每天来往讨债人不断,而且国内十余家铺子随时都会因资金链断裂随时破产。接二连三的压力,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经商经验的乔致庸来说,无异于百抓挠心、无从下手。
后来,把乔家从危机四伏,一步一步带入正轨,并且创下了乔家最大的财富规模和影响力。在整个故事中,我们不得不提乔致庸的老婆玉儿和岳父陆老。正是在每次大的危机关头,有了他们的支持,保证了乔致庸打赢了几场关键商战,并奠定了自己在商业上的地位。
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当然离不开乔致庸这个角色的人格魅力和能力。
第一,知人善用。
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孤掌难鸣”的道理,但是在实际的事情上面,我们总是喜欢强化自己的重要,往往忽视和不重视其他人的作用。以至于团队或者重视人才,最终都成了鸡汤式的虚伪和大道理。
而乔致庸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特别是对于初涉商场的他来说,更是明白单凭自己,不要说光耀乔家了,能够保住乔家已经是难上加难。因此,从整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不断看到他身上最重要的特质,就是“知人善用”。
时值当下,学习管理的第一门课也就是需要这个能力,但凡当下成功的企业,或者出色的团队,都有一位能够汇聚和凝聚优秀人才的领导者。
乔致庸也是如此,从大胆启用最初的落魄书生孙茂才,到意外发现的打杂高瑞,再至后来的包头商号跑街马荀,直至后期的高瞻远瞩的潘为严。
正是对于这些团队成员的洞察,和不拘一格地委以重任,这才给自己夯实了坚固的人才基础,并且为创造更大的事业提供了保障。
1.任用顾问孙茂才。
不得不说,孙茂才之于乔致庸的关系,在乔家的中长期发展中,无异于诸葛孔明之于刘玄德。虽然没有三顾茅庐的故事,但对于最初一个穷困潦倒和科举失败的人来说,作为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是很难会用的,甚至可能正眼都没有。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连下人都说三道四的情况下,乔致庸却礼贤下士不分高低地接待孙茂才,又是同塌而坐,又是好生伺候,不可谓不令人感动。
这时候,正是乔致庸陷入资金催债的困境,他不由得发出诅丧。而孙茂才却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说到:
“当你身处泥潭的时候,你看到的都是泥潭。当你身处高山的时候,你看到的都是小山头”。
以此告诫乔致庸,之所以困于当下而郁郁寡欢,正是因为在他眼中只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样就没办法看到解决的方法。而只有不拘泥于困境,跳出当下的泥潭,才可以找到出路。
在后来的“高粱霸盘”的事件上,也是帮助乔致庸出谋划策,通过制造朝廷发兵的舆论,并且大举高价购买高粱和草料,坐实这一军事行动。从而,最后诱敌深入,把导致乔家败局的邱家置于死地。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身带过来的几十万两银子全部投进去,加上陆老东家后来的补给也全部注入,一度给乔致庸巨大的压力。也是孙茂才在这个时候,给予他精神支撑和鼓励,才最终取得了整个事件的胜利。
而在乔致庸想要趁势挤兑死邱家的时候,又是孙茂才及时地制止了他,并反问他:
第一,这是为了乔家的发展和商业地位,而不是单纯地公报私仇。
第二,此时正式树立乔家的商业品牌,以及不破坏山西商号之间的游戏规则。
第三,做人要留一线生机,切不可赶尽杀绝,不然日后遇难也难遇帮手。
最终乔致庸明白其中道理,并且亲自登门向邱老东家谢罪,并且回收部分贬值的高粱和粮草。这一举动彻底地征服了邱老。
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在最后乔致庸数次深陷困境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得到过邱老的帮助。
虽然,最后由于权力问题,乔和孙起了争执,并且以孙被逐出乔家告终。但孙茂才在乔致庸的发家商业之路上,还是起到了战略制定和执行,以及出谋划策和思想引导的作用的。
我们知道,大凡有才之人,向来有些高傲的姿态,不愿意屈居人下。而之所以孙茂才能够追随乔致庸多年,忠心耿耿地帮扶创立商业版图。
抛出其自身想要借助平台实现自我抱负外,其中乔致庸对于其知人善用,并且给其充分的尊重和新人是脱不开关系的。
2.破格提拔马荀。
如果把孙茂才比喻成乔致庸的战略顾问,那么另一位人才马荀,可称得上他的市场部总经理。
马荀的出现在包头“高粱霸盘”事件中,那时候他还只是普通的跑街,没有人重视,也不受大掌柜的待见。
但是,虽然明面上不见经传,但是背后包头多家生意都是靠他在运营着。
在乔致庸和邱老争得不开胶的时候,也是马荀从回收的高粱穗蛀虫的现象,判断出来年高粱可能欠收,可能会价格升高。
也正因为此,他的敏锐的观察和判断力,让乔致庸刮目相看。
在后来处理乔家包头内部制度改革的时候,也是从马荀的口中,才发现为什么店内的留不住伙计的原因,并借此制定了伙计也可以和大掌柜一样,享受分部分身股的红利。
同时,这个制度无异于触动了掌柜们的利益,也引发了掌柜的联名辞号。
这时候,乔致庸正好趁势顺水推舟,一方面辞退了经营多年的大掌柜,另一方面又推行了自己的新的管理制度。同时,也打压了其他的掌柜的,并激发了集体伙计的工作积极性。
当然,最关键地是,力排众议破格提拔了跑街的马荀,使其成为贯彻自己管理思想,并且扩大乔家生意的重要人物。
马荀也不负众望,在后来的北至蒙古和俄罗斯的生意,以及包头和全国的商业对接中,都发挥出重要作用。
如果说任命德高望重的人物,算得上人当其位。但给无名小辈委以要职,绝对算是慧眼识珠和知人善任,而乔致庸自此又收获了自己商业的关键合伙人。
3.货通天下潘为严。
如果说前两位都是初涉商场无名之人,那么后来引进的潘为严,不可说不是早已名声在外,并且无数商号都想将其求入门下。
同乔致庸一样,潘为严也是一位心高气傲,并且也一直把货通天下作为人生目标的人物。只可惜他的东家都是拘泥于现有模式下的墨守陈规者,因此他本人也始终难以施展。
而乔和潘的结合,可以说是惺惺相惜、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在相识之初,乔就提前知晓潘的衣锦还乡的夙愿。因此,在初次见面,就安排了八抬大轿,奏乐鸣笛开道,欢送潘回归家乡。这一举动无异于再次征服了潘为严的心。
在没遇到潘之前,乔致庸对于货通天下的畅想,还只停留在将一方的现银在当地票号兑换成银票,然后再拿着银票去另一地进行兑换。
而潘为严扩展了乔致庸的认知,向他阐释,除了可以用现银和银票之间进行兑换。还可以通过交易,把物和银票之间兑换,从而缓解动辄舟车劳顿地托运货物的风险和成本,从而实现真正的货通天下。
而在潘和乔的相处过程中,由于潘也是心气比较高的人,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式方法,不希望被别人掣肘和左右。因此,也和乔致庸分析了所谓的东家和掌柜的新的合作模式。
这在我们今天看来,也就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和CEO的关系。他指出,在过去虽然乔为东家,但是很多战略和方向都是他自己制定的,直到最终的执行也都是如此。这就避免不来自身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长久不利于商号的发展。
因此,他要求东家不能够干涉实际的商业运作和管理,这部分全部由大掌柜的负责。而东家要做的就是授权和年底的分红分配。
这种先觉的思想,虽然在当下是大家都能认可接受。但在那样还是封建传统的社会背景下,可想而知实行的困难度。
不可不说潘为严的业务能力是非常出色的,要是放在其他东家那里,多数没办法得以实现,但恰恰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乔致庸。
通过以上几个乔家关键人物的介绍,可以看出,成就一番事业不是仅靠豪情壮志,或者是仅凭一己之力就够的。
特别是在当下这个信息日新月异,各方面能力都需要补齐的时代下,更是考验创始人团队的综合实力,这就是对于团队人才基础的比拼。
我们从马云身上可以依稀看出乔致庸的身影,就像马云曾经说过:
“我不懂财务,但我把最优秀的财务请过来”。
“我不懂营销,但我把最厉害的营销专家请过来”。
“我不懂技术,但我把最专业的技术大牛请过来”。
而现实中,很多人不要说请来优秀的人才,大多即使手下有精兵强将,在他自己看来也只不过是酒囊饭袋,压根都不放在眼里。久而久之,自然没办法留住人才。
而乔致庸自幼读圣贤书,习得了儒家文化的内涵,能够做到韬光养晦和海纳百川,为人处事礼节礼仪也是不在话下。
同时,由于其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身上没有那种卑微和小气之气。反而培养出他的豁达开朗、乐善好施、广结良师益友的性格,以及那种不服输和积极进取的勇气和胆色。
而也正是这些人格魅力,使得不管对待什么人才,都能够把事情做到对方心里面去,而每次的感动对方,也必然是真心实意和直击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