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大明王朝,最终覆灭了。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从拿起就没放下过,一口气读完了九部。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筚路蓝缕创建大明王朝的朱重八,而是夺取江山的朱棣,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的于谦和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朱棣是一位能当好皇帝的君主。从分封燕地的燕王,一路高歌挺进,最终占领王宫的胜利者,古代皇帝我想得是一个全能型人才,既得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治理国家的才干,又得是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战将。当建文帝问朱元璋,“如果叔叔们反了,该如何呢?”时,朱元璋咋就看不透他自己的儿子呢?杀贪官,杀战功显赫的有功之人,朱元璋为孙子的皇位做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措施,最后杀到朱棣起兵时居然都没有可以上战场抵御朱棣之人的地步,不过好歹天下依然在他们老朱家手里,由此可见身在高位,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相比普通人真的是太多了。但不管皇位怎么取得,但大明的天下,我认为是在朱棣的手里达到了顶峰,万民来朝,天朝上国,单看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虽然有野史说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但是国家财力支持出使,沿途皆送钱送物,天朝物产丰盈,万国敬仰,确实说明了明朝的强盛,不然百姓都吃不饱,还拿钱到处去散,脑子肯定有问题,就像明末,崇祯接过的那堆烂摊子,外有后金打家劫舍,内有后院起火,流民四起,每年打仗的军饷都发不出,经常发生军队哗变的事情,哪里来的钱去出使呢?继朱棣之后,出现了几位奇葩皇帝,具体被蒙古俘虏的皇帝朱祁镇、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和万历,当然还有崇祯之前的天启帝朱由校。
神奇的明英宗朱祁镇居然能带领国家重臣,集体被瓦剌俘虏甚至杀死,神奇的年代,居然能如此的信任太监王振,王振说东,皇帝不会说西,几十万大军,全由太监指挥。而回归大明后,将危难时挺身而出发动京城保卫战的于谦杀死,感觉历史就是一部荒诞剧,荒诞的事情,每天都会在历史上上演,每一个人也都复杂多变。明快要亡时,诸位能打仗的武官,总是不将内乱首领杀死,闯王李自成都被赶到山里了,居然都没有再进一步,最后直捣黄龙,崇祯殉国,死前上演悲惨剧情,崇祯拆东墙补西墙,竭尽全力挽将倾之大厦,就像一个纸人,在风雨飘摇里孤注一掷,然后,历史只看到了一个精疲力尽的青年,在绝望中一次又一次的竭尽全力挽救国家挽救民族,然而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团,一群只会吵架的文人,没有出现一个能臣显相,加上非常邪乎的连年旱灾,千里无人烟,瘟疫横行,后金攻打,流民四起,连年战争,军费激增,国家凋敝,内忧外患,所谓气数已尽,再敬业的皇帝也挽救不了一个气数已尽的王朝吧。
生错了时代的崇祯,如果早几代接班,会不会明朝会再多存活几年?崇祯的一生都充满悲剧色彩,史学上评价崇祯急躁、多疑,战事紧张时接连换将,其实对崇祯太苛责,一个17岁的少年,被临时拉上去救火,皇位本属于哥哥一支,却因哥哥无子嗣而被拉上位,如果冷眼旁观做个局外人,国家内忧外患他急也急不来,偏偏历史让他来掌管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一次又一次对臣子寄予厚望,一次又一次遭遇打击,一天没有享受过当皇帝的权利,却每时每刻都在尽全力的尽着做皇帝的义务,明朝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无出其二了。
明朝并非亡于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