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译文源于网络)
《论语》公冶长第5节。这一节字面的意思没什么好疑意的,就是说孔老夫子反对辩论,认为辨论与仁德是成反比的,至少不成正比。仔细推敲一番,这简单的字面意义下至少包涵了下面几层意思:
这第一,孔老夫子是一贯主张少说话的。无论是讲巧言令色不好,讲言出必诺,还是讲少言多行。都有少说话为好的意思在里面。说话都以少为好,何况是与人辩论?
这第二,辩字前面往往是个争字,争辩,辩论就是争对错。这与孔老夫子一以贯之的忠恕思想不符。忠恕思想讲的是一个让字。对待不同的思想,不是争,也不是辩,是让,是恕。
结合上面两点来看,孔老夫子在选拔培养干部时并不注重口才的培养,而且还反对善辩之人,反对辩论。
这与我们现今选拔公务员有很大不同,笔试试才能,面试试口才。口才占了很重的份量。现今的官员要作报告,要做群众工作,口才不行可胜任不了。不知道古时科举考不考辩才?
还有第三点,孔老夫子为我们画出了重建礼治的线路图:由婚姻开始,以血缘为绳线,推广至天下。从这一节看,我们还可推断出孔老夫子是反对用争辩的方式推行礼治的,反对通过辩论,说服别人来相信仁礼。一生着力推行礼治的孔老夫子却从不推销礼治。
孔老夫子仁礼是通过血缘,通过近乎本能的孝悌为起始、为根本来推行仁礼。而不是用辩论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