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我曾经给自己取网名叫作“野马尘埃”,取自《庄子》里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光与尘、无根、呼吸、短暂、宏大……很多很多碎片般的信息交织,其实在当时,我对这句话的释义还是未窥全貌的,只是隐约看到了这些碎片的光影交错,折服于我不了解的心动神摇。

年龄渐长,渐渐咂摸出新的味儿来。野马尘埃,无论人类看到了什么模样,它依旧是尘埃。

比如一棵树。今儿个阳光倾注,明儿个风雨如晦,你能看到光在枝叶上跳跃,你能看到风的方向,你能一叶落而知秋,但大树却不是长成光或者风、雨的样子,而是用这些来雕刻自己的身姿。它以树的方式生长。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这是天地之威,亦是天地之德。非为塑造万物之形,只为涵养万物之性。植物们深谙此道:阳光雨露、虫鸣鸟叫、风霜雷电,皆是过客。

它们把根深深植于地下,默无声息地吸收养分,静静伸展,宛如大地深处游走的思绪,摒弃喧嚣热闹,不张扬不表演,秘而不宣地攒着力量,延伸、再延伸。根脉的暗涌之力,终有一天能成就树冠舒展于高空的自由,成为鸟儿和小虫儿们的依靠。

你呢?你有没有按照自己内心的声音在生长?

那树根于暗处伸展的倔强与傲气,正如我们独处时对自我的省察。树木不因为有阳光,而活成阳光的模样,人也不应该因为他人意愿而扭曲自己去迎合。即便是成为端放于桌面的盆景又如何?依旧是“病树”。

庄子说“各复归其根”,纵外界是托还是压、唯有自己的本心,才是生长方向应该遵循的罗盘。他人之光照耀于你,不过是助你更清晰地看见自己早已存在的轮廓;他人之毁之谤强加于你,不过是逆风行船,你在越挫越勇中,不知觉就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也映照了那句“君子和而不同”。

树木乘光纳露,却不会因此而失却自己挺拔的本来面目。树的生长环境若遇到巨大的石块,无奈之下曲身侧行,逢悬崖峭壁,亦会在石隙间盘根固守,姿态或有改变,但都要向上生长,越过巨石、扎穿石隙,依旧向着天空伸出枝叶。

人间关系也当同此理。

他人好言如同阳光雨露,他人恶语如同风霜刀剑,其作用不过在于滋养我们本就有的“根性”,而绝非动摇我们本心的枝干。这便如《道德经》所揭示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了自己该长成什么样子,方能于人群中不惑不迷。

你看我在这儿讲大道理,其实,我也惑过、迷过,也曾不知道前路、也找不到归途,在外界的裹挟之下,走过一段痛心彻骨、不见天日的路。所以我才更知道,坚守自己的方向,多么难。

我曾浑噩过,愿你不会有。

树根在幽暗中伸展的每一寸,都托起了树的梦想,我们承受世间风雨的每一次打磨,都应当使灵魂的真实形状愈发清晰,而不是被揉捏到面目全非——可以放任自己稍微喘一口气,但要坚定地拒绝任何人给的剧本,抱着自己的人生取舍、价值判断,我有我的归属。

别人说浮名很好,但我更想要浅吟低唱;别人说青云路不错,但我更喜欢走山路,我要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要因过竹院逢僧话。

我已经忘记了少年时候的梦想,然而我还是想任性地跟着我的心走,在海一般的人潮中,心情素淡,好景烂漫,怀抱热望,相遇一个真挚的你,然后同席饮清茶,且陶陶,且天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