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平老师语
道与路
道是道,路是路,相似,但却决不相同。
路,是脚丈量出的土地。道,是灵魂旅行的轨迹。
路,是“足”,“各”自摇摆踏出的生活。道,是“大脑”运动勾画出的人生路,是“足”各自走,各有各的点,永远不相同。
道,是圣者寻着灵魂的痕迹为众人做生命的领航。
人生的苦难,是用各自的足,踏出的小“路”。人生的幸福,是用智慧,启示众人的,生命之“道”。
路是所有人都要走的。道是少数人才能行的。
二,立凡老师语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不要再追求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人的一生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踏实一些,务实一些,和谁在一起轻松、舒服、愉悦,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背不动的,放下;渐行渐远的,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做好自己就是最幸福的。
三,我的随语
好复杂喲,乡人还总以为路也就是一个浅显的道呢。原来如此。似有所得。也顺便胡诌几句,不妥,当斧砍。
但总觉得简单点比较好。道是用来行的,不是用来悟的。所谓的悟道,多半还是有点欺说。
三十三台阶之上即为道场,道场无物,有的只是虚拟的弦波,好似迭加的程序。
道路十方,无妨它向。行路者无非都是走在各自道往的路上,风景别样,各有所得,体验者只要赏心悦目,便好。自然而然,自然了然是否就是“生”谐和的道往呢?
四,李国瑞老师语
道可道,非常道,宇宙大道真须悟也,悟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即是宏观又是微观,修道之道,当然不是几个乡下人走的道路了,此道非彼道也,替天行道不是替天走路吧!
行道是实践,悟道是感知,小人愚痴,还请彻悟老师指迷!
五,吴云艳语
李国瑞紫塞山人 ,刁老师是彻悟回归之人,谦虚。大道至简了。成功经营人生之“道”,起于一瓢一饮起居坐卧之“禅”——我之感悟。
六,我的再语
指正的好。我在写那话时,想起了立凡老师刚说过的话,觉得还是简单点比较好。昨事多,现医院输液,手指伤,慢慢打字聊些这些所谓的“悟道”吧。
我是随生自然人,不敢说什么彻悟,因为自己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彻悟,大概这就是乡巴人的愚昧所致吧。
“道可道,非常道”是否可理解成老子想要描述的那个宇宙大道,是他当下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词汇所能概括定义出来的呢?现在是否还无法定义,或比较近似的定义呢?我们依然是停止在毕达哥拉斯时代的“有理数”即可完美描述出世界大观呢,还是承认“无理数”的根本存在,甚至“虚数集”与“思数集”的扩容?这的确是需要考量的。科学发展到今天,物理学界有一个“超齐构体”发现,个人觉得“超齐构体”的那个“势”几近老子想要阐述的那个道。
而“道可”,“道非”与“常道”是否就是呈现我们周遭自然景象的多方实在性呢?“真”与“伪”与“不真不伪”就是构架这自然成立的常性呢?在世人说在世话,行在世路。
网络十方,纵横交错,哪一点、哪一线、哪一面更几近道往?
道是否存在着包容性属呢?大千世界既有小道,也有大道;既有常道,也有非常道。难道它们必须是否定与排斥对立不相融麽?
乡人以为,它们应该是相融的,也是包容的,一如自然数集被实数集所包容、实数集被虚数集所包容、虚数集被思数集所包容。
可以肯定一点的是,道场是有大小、有高低之差异的,处在不同道场样本域所能感受到的那个“道”也是有差异的,但它们彼此是包容而不是排斥的。一如扎德的模糊数学,一个从属度的关联,就将传统理性纯真的数学包容了一样。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不就是让我们遵循嚒?大道摆在那里,清清楚楚,遵循行往就是了,还有什么悟来悟去的呢?老子的道德经通篇都在描述道的近似模样,比喻再比喻地教导我们这些凡众:遵循啊遵循。
指月为禅不是禅,禅在当下行路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至简名言。
这个至简是如何得出来的?是自然数完美的再生,还是牛顿与扎德的微分从属的趋近;是迪卡尔虚数让渡所得,还是量子跃迁所致?还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回落?
换药了,先说到这吧。按吴老师说的,我的是在玩耍,不严谨,千万别较真啊。
再语:人啊,是不能审判他自己的。世上几人能真正知晓这句话的根本含义呢?无论是“替天行道”还是“替天行路”,我想与那个“人定胜天”大概是属于一个层次的吧。是否是妄语我不敢说,但,天之道,人又怎么能越界而替代的了呢?凯文凯利《失控》那本书里有着大量的生物实验记录,他告诉人们,生物场没有中心说,有的只是圈层生命,和圈层生命允许升华的跃迁实现——智慧来自于奇点涌动后的反思和醒觉,原来如此。
天道混成,自然而然,老子是这么说的吧?从道之人又怎敢为天下先呢?实在是不好说,不好说啊。我之愚钝,昏昏然然,天道是何种物件,我还真不知道,真不知道啊。我只有小心翼翼地行走在乡村路上,偶尔蹦哒几下,间或觅得几篓生料作为下酒小菜,感觉还是挺惬意的。以为,这样或许也是从道的一种方式呢。
图片取自霍嘉顺老师的作品。
注: 这是多年前的微信群里的聊语,今放在简书里。用昨日与一友说的这句话做个了过吧,我这无用之人只会随性语,因为无拘而不严谨,有过即是真在。
天人决无合一,有的只是在世人趋于道的知行——和环境场达成良好的氛围——动态的衡与动态的静——独立而和睦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