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外地办事,事情结束的有点晚,加上路程太远,于是找了家酒店住下。
第二天早上吃早餐的时候,我想喝水,看见饮水机但没找到杯子,于是就问服务员,她一句话没说,指了指远处的饮品台,示意我杯子在那边。
我走近一看,饮品台上准备的杯子类似红酒杯,杯体很大,用来喝水不是很方便,但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拿上两个杯子走回饮水机接水。
问题出在饮水机这里。
由于杯体太大,杯口较小,只能勉强对上出水口,加上我拿着两个杯子,旁边又没有可以暂时摆放物品的空间,一时陷入僵局。
看见有服务员走过来,本想寻求帮助,大概是没注意到状况,她拐了个弯从旁边走开了。
这时候我听见一个声音:我来帮您!话音还没落,我手上的一个杯子就被接了过去。
接完水我回到座位后,特意朝饮水机那边看了一下,帮我忙的厅面主管正在和刚才从我旁边经过的服务员说着什么。
事情过去了一周,我对那位主管的印象还非常深刻,但示意我杯子方向和从我身边经过的两位服务员,我已经完全想不起来她们的样子了。
公司给某位员工升职加薪的时候,必然会罗列他近期工作上表现优异的地方,以此作为升职加薪的重要依据,这样一方面别的员工可以效仿,另一方面也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你可能会说:我觉得我的表现也不错啊,工作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啊,为什么升职加薪的总是别人?他们也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啊!
真的是这样吗?会不会那两位服务员也这么想,其实连本职工作都有失误呢?
文章开头的例子,就很好的诠释了「眼里有活儿」和「眼里没活儿」在工作成果上的巨大差别,导致这种差别的关键因素是:事情与我是否具有「强关联性」。
如果觉得事情与我的关联性非常弱,工作态度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置身事外,相反,如果认识到事情与我的关联性很高,在工作中,无论是不是本岗位、本部门的分内事,只要是公司的事,都会思考:这件事能和我产生什么联系?
举个例子。
隔壁部门需要在两个方案里最终选择一个,按说这件事不和你们部门直接相关。
「弱关联感」的人对待这件事的路径通常是:
知道有这么件事。
从别人那里听说事情的结果。
没下文了。
而「强关联感」的人会这样做:
主动了解两个方案的具体内容。
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主动了解事情的结果,与自己的选择对照。
主动了解对方选择的理由,与自己的理由对照。
寻找差距,取长补短。
思考:通过这件事学到了什么?这些东西以后可以怎么用?
你看,「强弱关联性」导致的「眼里有活儿」和「眼里没活儿」差别就是这么大!看到这里,你也许知道了:为什么升职加薪的总是别人。
因为他们满眼都是活儿,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让领导在决定加薪名单的时候,能够具体想起他们做过的、让领导感到满意的事情。
因此,提高自己的职场洞察力是非常必要的,洞察力强的人,在工作中每天都能主动找到活儿、增加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的机率。
提高职场洞察力,最重要的还是增加「事情与我」的关联性,也就是凡是看过、听过的事,都问一句:这件事能和我产生什么联系?具体做法,我总结了3个方面,下面逐一来说。
1.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有一天中午同事约我吃饭,说公司附近新开了家冒菜店,她去过一次,觉得挺好吃的。
她说了地址后我很讶异,因为那条路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我竟然没发现这家已经开业两周的冒菜店。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工作中,那么后果只有一个:不知道活儿的存在,眼里怎么能有活儿?
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两个诀窍:
专注于当前环境
不禁眼睛看当下、耳朵听当下,思维更要想当下,把整个注意力放在当前环境里,走路的时候就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和之前有没有变化,不要人走在路上,心思还在明天要交的方案上。
避免多任务切换
我们在任务间不停切换的时候,大脑会开始消耗一种叫做「氧化葡萄糖」的物质,它有什么作用呢?它是帮助我们保持专注的燃料,「氧化葡萄糖」被大量消耗后,我们就会产生疲惫感。
多任务切换、一段时间专注一个任务、任务与休息切换,这三种常见的工作场景里,多任务切换消耗的「氧化葡萄糖」最多,最容易产生疲惫感,而「疲惫感」是「专注」的杀手,因此,为了保持专注,工作中我们最应该避免多任务切换。
2.问题是什么?
两周前,隔壁部门的同事向我求助,他们部门的打印机没碳粉了,问我会不会加碳粉,我去看了以后发现,那种型号的打印机如果没碳粉了,需要换整个硒鼓,没法通过加碳粉解决。
同事只好联系厂家,临走前我跟同事说:
最近有需要打印的可以发我微信,或直接来我办公室打印。
原本这件事和我没关系,但我让它和我产生了联系,用的方法就是小标题说的:同事遇到的问题是什么?这么问自己以后,我就找来了活儿:同事需要打印,而机器暂时不可用,那就让他把文件发给我或来我办公室用打印机。
这样,一件原本和自己没关系的事就和自己产生了联系,也就是所谓的「眼里有活儿」。
另外,我们在寻找问题的时候,有时会找错问题:以为问题是A,其实是B。
拿上面这个例子来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觉得问题是:打印机坏了,需要修理,其实再想深一些,就会发现这个例子里,打印机坏了根本不是重点,工作会被影响才是根本问题,需要找出能立刻打印、不耽误工作的方法。
怎么找到真正的问题,诀窍是:就一件事分别找出「理想状态」和「实际状态」,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是「问题」。
理想状态:打印机被修好,工作顺利推进。
实际状态:修理需要时间,工作可能会被耽误。
问题:如何不被待修理的打印机影响工作进度?
3.如何解决问题?
这个方法是针对遇到问题时,如何让问题与自己产生联系。
举个例子。
昨天,领导来我办公室拿回形针,大概是因为事情比较急,他跟我说了一声后随手抓了几颗就走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临时拿几颗回形针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于是检查了下自己部门的各种办公用品有没有缺什么,简单统计了一下,去找了趟公司的仓管员,领回形针的时候特意多领了两盒给领导送去。
想要让问题与自己产生联系,最好的办法就是问自己: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还能避免问题表面上被解决、实际还是存在的情况。
别埋怨为什么升职加薪的总是别人,问问自己:
除了本质工作外,是不是对当前环境里的其他事都置身事外?
遇到异常状况时,是不是常常找不准问题?
遇到问题时,是不是惯性使然不去想解决方法?
你的眼里,真的有活儿吗?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关于成长,慢半拍没关系,但别停!
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