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朋友和我说他去日本的签证下来了,我说恭喜你。但是心里想,念叨了好几年了,不就去个日本嘛,更可况他自学日语好多年,早应该去日本看看了。我认识他那会儿他还在一家小公司供职,因为有将近二十年的行业经验,所以不用坐班,只要把事情处理好就行。可是那个时候他没有去,直到后来因为公司业务萎缩他不得不被迫重新找工作。然后就是没有那么清闲的上班了,简单的说,他得坐班,而且新工作刚刚开始,请假去日本更是不现实。
这样又拖了大半年时间,直到那份工作让他奔溃,他选择了辞职。辞职在家的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疯狂的投简历,可是都石沉大海。我建议他索性慢点找工作,给自己喘口气,去做一次旅行,哪怕国内都行,等调整好了再重新开始。他可能听进去了,也可能没听进去。我记得有一次他和我说他在上海,但是依然不是旅游,而是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面试或者工作的机会。
三个月开外,他还是没能顺利找到工作,期间我又开导了他几次。我知道他不去旅行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舍不得花钱。他不是赚不到钱,因为他曾经和我透露过他一年年薪有二十七八万,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能存下个二十五万左右。靠着前些年在东南亚服装生意好做,也存了一些钱,回国以后在安徽老家买了一套房子,全额付清,装修好还有一些闲钱。我说那你为什么不早去日本呢?既然自己如此心心念念,而且现在去日本也不像前几年那么贵了,他完全可以负担的起。他说他得存钱,现在身上没什么钱了,又失了业,更要存一些以防不测,而且以后养老都需要用钱... ...
哦,忘了说我这位朋友的年纪了,其实比我大不了多少,三十五六吧。我很诧异他的价值观会是如此的狭隘,简直和我父辈差不多。我父母也是喜欢存钱,不喜欢花钱。其实总的来说,现在大部分我父辈这样的人已经想通了,钱一直存着会贬值不说,而且留给子女有时候也不叫好。家里子女多的,存的一点钱,留的一两套房,反而使得家庭矛盾暗生,亲人反目,所以还不如自己潇洒。坦率的说,我这几年在国外的旅途当中看到最多的就是连国外媒体也知道的这群“中国大妈”。
话说回来,我这位老兄脑子好像一时是转过来了,终于能够鼓足勇气去旅行了。前段时间还问我法国签证怎么做,他梦想去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法国。我说你交给旅行社就行了,自己弄实在太繁琐。后来他问了好几家旅行社,都说像他这种无业的情况,要做签证很困难。如果是自由职业的话得证明他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是无业的话需要找他父母担保。总的来说,这两条路他都走不通。我说你要是早些年去就好了,工作不用坐班不说,那个时候工资也还不错啊。
所以,其实我还蛮同意“及时行乐”这个观点的,当然是有条件的及时行乐,这个“乐”也不是做坏事,某种情况下,这个“乐”最后还可能是“不乐”。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些事情想到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只会畏手畏脚,最后什么都没有做成。我曾经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这样一个观点:说是那些经常性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的人,往往最后都缺乏动力无疾而终。因为当他向别人说出这些愿望的时候,他的虚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会有一种错觉自己已经完成了那个心愿。
我还曾看到一个报道,说是一对老年夫妇在威尼斯的贡多拉上睡着了。我想些许是可能他们之前走累了,些许是贡多拉的摇摇晃晃让他们更容易入睡。我可以想象,对他们而言,旅行中的各种体验已经是可有可无了。他们选择坐贡多拉无非也是因为这是威尼斯的特色项目,他们只是想感受一下而已。毕竟他们已经一把年纪了,什么事情没有体验过,说到底不就是一艘小船吗,谁还没坐过船呢?
或者换句话说,有些事情拖到最后就真的索然无味了。有些事情或许注定是在你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去完成的,过了这个阶段,你的阅历会和以前的不一样,眼光自然也不一样了,曾经向往的美好变成了连自己都鄙夷的事情。当然有些人说这也没啥不好,毕竟当你回首岁月的时候,你或许会庆幸少做了一件傻事。但是这真的值得庆幸吗?宝贵的是这些让我们成长的经历,而不是年过半百之后说,幸好我当年没有去做。
拓展开来说,人是受一些经历改变和影响的。经历有美好,也有痛苦。痛苦的经历不一定是坏事,我们正是踩在这些过去的经历上,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如果有机会,趁年轻,多去体验一些你想做的事情吧。当然前提是在合乎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也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像旅游这种事情,你年轻的时候不敢、没时间、没钱,等到老了,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可是你却失去了胃口、兴致、或许还有健康。或许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情时,真的很少会有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具备一切条件的完美时刻,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取舍。
再说回那位老兄,为了省机票钱,去一趟日本要倒腾三个航班。他从安徽出发去南京禄口机场,南京飞沈阳,沈阳飞仁川,再从仁川飞东京成田机场。我没有多说什么,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当他经历了这颠来倒去的折腾之后,我想这必定会成为他自身的经历。他也就知道了,下一次旅行,会如何在相对省时省力省钱中平衡。但是我很庆幸他这次终于鼓足了勇气,迈出了这一步。总比很多人会说,还是等以后时机成熟点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