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人生来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这枷锁是指规则。遵守规则是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根本。
中国也有人说过,淘气的孩子兴许能做大事。这是指敢于冲破规则的人,有获得更大成就的可能。
刘邦是个小人,是因为他出尔反尔。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角逐的最后一刻他赢了对手。或许那时在他看来输赢比历史名声重要多了。
那规则于我们自身而言,遵守与不遵守的临界点应该如何掌握,这成了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艺术。
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其中的两个角色有着鲜明对比,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改变。
武松在市井长大,在市井之中人规则在人们心中是不遵守的可能很高,定下的契约,反悔概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再三敲定。
他在快活林闹事,帮施恩伸张正义。本来安静喝酒,结账走人,是规则之下的他最应该做的;而他是需要找理由闹事的,而且找茬的逻辑很符合市井之人,在市井中长大的人行走江湖也会很谨慎,就像武松到了十字坡,三言两语便看出其中蹊跷,对于细节的关注很到位,比如看店中没有男人,还有老板娘性格开放,于是将计就计,差拨果然倒地。
但是武松在到飞云浦之前对于差拨忘恩负义的百般刁难,虽然还是隐忍为先,这一点与林冲是一样的,就是把落草为寇作为最后一线。
武松在市井中长大,面对让自己很吃亏的事,会激烈反抗,让事情按照他的规则发展下去。
看水浒,林冲和武松面对处境的不同反应,会勾起人的不同情绪,武松是勇敢守卫自己的领地,有入侵者绝不客气,而且快意恩仇,让人看了大快人心;但看林冲就会是处处遵守规则,别人侵犯自己的边界他会逆来顺受,直到最后一刻被逼到死地才会“风雪山神庙”。再结合原著来分析此二人的性格,其实很有趣。
林冲,在家境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对于现实社会中的风吹雨打不敏感。最后捉到高俅时他也只是希望宋江带头杀了高俅,也就是说他首先想到的是遵守规则,最后落得鲁智深一掌劈死一匹马,林冲卧床多日,最后非正常死亡,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此陨落!
但林冲也因为位置,对于规则有了更多敬畏。他被发配时的心中所想,可分两方面
1 从小到大对于规则不敢冒犯的习性
2 他希望有朝一日还能重返娘子的身边
林冲与武松冒犯规则的成本是不同的。
林冲若杀了差拨,逃亡天涯,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他的代价是放弃与娘子重新相见的可能 家族名声败落的羞耻 还有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工作以及它所产生的荣耀和好的生活。这些林冲都太想恢复,所以遵守规则的动机很重。违反规则的成本是很高的。
讲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人就像一个产品,真正投入使用的那一刻,就是人步入社会的时候。产品的性能,使用过程中可以产生的效率与效果,还有遇到困难 挫折 欺凌等,是以利益为先还是率性而为,总之他所作出的所有处世之道的选择,都与这个人在家庭中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
从心理学来讲,如果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来说木已成舟,观察自己内心的缺失与扭曲,进行补足和改正,这会对我们的一生产生指向性的意义。
而且对于规则而言,面对规则的一定是人,是人就一定会有相应的心理
写作不足一月,我慢慢感受到了,写作的技巧,谋篇布局有了眉目,开头铺垫虽然手生,但不陌生,这是实实在在的进步,从心底里高兴,也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