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心之体:
看了几个解释,都有些不明白。
百度百科解释是: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
周玲在群里的分享是:可以理解为初心,没有污染的本来样子。
网上查到的解释是:王阳明认为,人心的本体是人类谁一切伦理道德的来源与依据,一个人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本心,事事依然本心去做,就不会违背道德。
综合了解下来,我的理解是:人最初初始的状态是没有善恶之分的。
有善有恶意之动: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
每个人都有私欲,比如好利、好名、好色等等。这些私欲遮蔽了人的本心,所以人产生的意念,有些符合本心,有些不符合本心,有善有恶。
知善知恶是良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
这里面重点是良知怎么理解?知乎查阅,得出的结果是。良知真正的含义就是能清晰地感知到善恶的边界,对客观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有着正确的认识。就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事物的真相(善恶边界)。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去看其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这个阶段非常不容易,还可能常常出错。要承认自己的愚昧无知,要不断向上寻求真理,错了及时改正,向外求正确的知识。
为善去恶是格物: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是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
在物欲的遮蔽下,有些人可能知道什么是善但不想做,知道什么是恶但想去做。这样的人必须经过一番为善去恶的格物功夫,才能恢复良知。
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探究万物的规律;尊重科学规律,展现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经过研究才知道好或者不好,然后把好的保留,把不好的去除。
人无法避免有私欲。要分别“正确需求”和“过度需求”。追求正确的需求,不断格去过度需求。
通过了解阳明四句教,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与善恶有关。分辨善恶不容易,要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做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不容易。这是狼叔在给我们播种好的名言种子,细心呵护照料,才能得到好的果实。
作业1:“哪有什么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句话是否有毛病。
答:对错是通过对外在事物的观察,通过自己过往积累得出的结论。主观分辨别人的对错和客观上的对错有差别。很有可能出现和客观的对错正好相反的情况。选择跟对基础概念是否正确,关注的点都是否重要,对事物的理解是否到位有关系。所以对错是客观存在,每个人的选择也有对错。
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是有毛病的。如果改成:“哪有什么对错,每个人都在做倾向于自己有利的选择”可能好一些。
作业2:说说三个自己身上善的名言种子和三个恶的名言种子。
答:对名言种子的概念还清楚,还的重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