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真实自我

    今天突然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觉察:当我试着敞开自己,拥抱那个真实的自己时,内心像是被风吹散了云雾——舒展、开阔,还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以前总觉得自己像个套娃,一层一层裹着不同的“面目”:在陌生人面前装得体、在冲突里装大度,在质疑时装不在乎。可那些被藏起来的情绪从没消失过,就像心里住着个被遗忘的小孩,总在角落睁着眼睛,等一句“我看见你了”。他怕黑,怕孤单,更怕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对待。直到此刻愿意撕掉面纱,蹲下来抱抱他,才发现原来被忽视的委屈,早就该有个出口。

      成年人的世界好像总在教我们“灵活”:职场上要懂分寸,有时得说些违心的场面话,有时要顺着他人的节奏走,美其名曰“成熟”。可只有自己知道,白天切换的“人格”有多耗力。到了晚上卸下防备,那个只想发呆、不想说话的“真我”冒出来时,才懂什么叫“社交累了”——原来戴着面具笑,比哭还累。

    朋友今天跟我聊起一件事,倒让我对“做自己”有了新的体会。她在餐馆看到一个女士,只点了五块钱的饼,却反复去取免费小料。旁边的服务员忍不住念叨:“别总来白嫖啊”,语气里带着不满,甚至越说越直白。可那个女士像没听见一样,该取料取料,该吃饭吃饭,全程没抬头,也没辩解。

      换作以前,我可能会想“这样是不是不太好”,但那天我和朋友盯着看了很久,突然有点佩服她。不是认同她的做法,而是惊讶于她的“内核稳定”——别人的评价像石子扔进水塘,她心里连涟漪都没起。就像她说的“我的世界我做主”,外界的声音再吵,也穿不透她给自己筑的那道“心墙”。

      这恰恰是我最近在修炼的课题。生活里太容易被别人的一句话戳中:“你这都做不好”“反应真慢”,明明知道是气话,却忍不住往心里去,甚至因为这股委屈做出冲动的事。后来才慢慢想通:如果别人的话进不了我的心,又怎么伤得到我?就像那个餐馆里的女士,她未必是“不在乎”,更像是“不接招”——你的情绪是你的事,我的节奏是我的事,两不相干。

      现在的我,开始学着在某些时刻“厚脸皮”。比如开会时大胆说出没把握的想法,哪怕被笑“想简单了”;比如穿一件别人觉得“不合适”的衣服,只要自己舒服就敢出门。原来真的去做了,天也不会塌。

      其实所谓“真实”,未必是要和全世界对着干,而是敢承认“我就是这样”:有优点,也有缺点;会自信,也会脆弱。就像此刻愿意拥抱内心小孩的我,愿意接纳“偶尔玻璃心”的我,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