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问我最近在做什么。
我说:除了做活动就写些观点文。
他说:那你知道最近网络上出现对某件事情的热议,有明星在综艺里的一些表现被大家指责说是不尊重嘉宾,但当事人否认及也有一部分人帮着澄清,也有说是节目效果。
所以你认为当自己和周遭的人有分歧或者说的再严重点,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时候,你会继续选择自我认同,还是打出一张安全牌呢?
我说:应该会选择自我认同吧。
他又问:确实当有人为少数发声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动。但是若是一个没有过错的人几乎被外在世界的声音淹没的时候,他是否还要选择自我认同?
我问:是什么会让一个值得自我认同的人被外在世界的声音淹没,这是不是有些不合理?
他说:你要知道,很多人对一件事发声的时候,往往都是不知道事情真正的来龙去脉的。
就好比村口的狗叫了,其他狗也跟着叫,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叫。
我说:你说的很形象,这个问题有让我想起之前读过的《局外人》。
他说:对,阅读往往在很多时候都能帮你分析问题。
我:不过感觉读过的书,那些本该吸收的视角都没有用在分析问题上。大部分的阅读好像也没什么用。
他说:不是读书没用,是你读的那点书没用。
他说的很对,确实很久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了,快信息化的碎片时代,大部分人只是捡拾了那些零零碎碎的信息,而深入的阅读对大部分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
就在落笔写这篇文章前,还在和小编探讨要写什么,有提到说写焦虑这个话题,让我瞬间想到昨天晚上提笔写了一半的文章。
对于新媒体人来讲,网感很重要,所以昨天本就一个热门话题想写写自己的观点,写了百来字,才发现根本没有什么观点可言,网络上已有的观点吞噬了我的观点。
零点的时候,开始焦虑了起来,之前和自媒体伙伴们一直在强调输入输出问题,最终还是到了自己身上。
突然觉得是时候去阅读了。
引用杨绛先生说过的话: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在读书与思考之间,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思考占了上风,于是越往后来所思所想的东西就越贫乏。
于是,生活也没有,思考也没有。
董卿在聊阅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时间有限,把时间留给新鲜的东西。
生活中没有的经历,生活中没有的奇遇,生活中没有的风花雪月,书中都有。
然而在这个时代,我们变得浮躁,吝啬到偶尔留一点时间在仅有的几篇推文上。
像之前看了一半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静不下心来去读的《八九十枝花》,明明知道那些文字与经历很新鲜,却很少留时间在这上面。
也像《研究怪兽的人》里所说:阅读是一座随手携带的小型避风港,写作何尝不是。
而写作的前提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挥洒自己的观点。
写作是,思考也是,生活亦是如此。
生活过得那么快,就让阅读带我们慢下来。
以上
愿所有读者都能思考这个问题
这个时代,我们到底在读些什么?
文章来源:公众号: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