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作文的“盛宴”
一、摆开“盛宴”
一天下午。俞伟缺席,同学们说他请假了,请假条就夹在点名册里。
我翻开点名册一看,只见请假条写到:“我的姑姑儿子满月,我请假一午,望老师批准!”
原来,他请假是为了喝喜酒去了。
前几星期,黄腾请假去看戏。我就在全班进行讨论,让学生懂得作为学生应以学习为重,没有什么迫不得已非请假不可的事,不要随便请假。吃喜酒有那么重要吗?还请假了!
我还听说是他奶奶带他回去的,他才请假的。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对此同学们到底是怎么看的呢?于是,我布置了道小练笔,请他写实,其他的同学想象作文。题目是:
酒桌上(续写)
今天,我的姑姑儿子满月,奶奶让我请假去了……
要求:张开想象的翅膀,重点写酒桌上所经历的,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
通过这次作文,不仅仅是一次练笔,训练他们的习作能力,通过交流、欣赏、评价,让同学们受到一次教育。我期待这次习作能成为同学们精神上“盛宴”。
二、分享“盛宴”
《酒桌上》的续写交上来,我逐一进行批阅。由于题目比较切合学生的生活,学生都上过酒席,对酒席都比较了解,由于每个人的体验不同,视角不一样,所以所写的内容各不一样,所表达的主题更是丰富多样。有写自己暴饮暴食,鱼刺卡了喉咙,劝戒人别贪吃;有写酒桌上照顾小朋友吃,结交到新朋友;有写酒桌上猜谜饮可乐,其乐融融;有写酒桌上对某个问题的评论,兼听则明,更多的写对我的误解,以为我没读书呢,后悔请假了……
我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每个人从中都会有所教益。
当然,也有个别同学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比如:我的表弟刚满月就能在床上爬来爬去;也有的同学详略不当,在路上大做文章也有的不懂得选材,拾到篮子里都是菜……我让他们进行修改,有学习,有借鉴,取长补短,会把作文写得更好的。
最后,我也读了我的下水文。我对同学说:“有满月酒,我也爱喝,因而我也写了一篇《酒桌上》。”当我读了“今天,我的姑姑的儿子满月……”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附:
酒桌上(续写)(一)
杨航
今天,姑姑的儿子满月,奶奶让我请假去了。
来到姑姑家,客人好多呀!热热闹闹的。姑姑因为今天太高兴了,对客人又是问候又是拿吃的。
一会儿就开饭了,客人们陆续坐下来了,我也坐下了,我的一桌都是孩子,跟我的年龄相仿。开始吃了,一位比较小的因为够不着,我帮他夹了菜。吃了几道菜,姑姑拿出可乐,我们一桌占了几瓶,一位较大的打开一瓶给我们倒上了说:“来,我们干吧!”之后,我对面的一个人对我们说:“我们今天能一起坐在这,是我们的缘分,不如我们来做好朋友吧!”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YES,好的!”我们又是干杯又是夹菜,又是问这问那的。旁边的一位伯伯看见了说:“瞧,他们几个,多快乐,多开心呀!”在客人里面,我们那一桌最热闹最抢眼,吸引旁桌的小朋友心痒痒的也想参加,我们当然不会拒绝的,喝喜酒不就是图个热闹嘛!
想不到在这一张极其普通的酒桌上,竟能结下这么多朋友,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呀!
我原以为吃饭只是吃一下就完了,然而,今天看来却不是这样的。
酒桌上(续写)(二)
黄志刚
今天,姑姑的儿子满月,奶奶让我请假去了。
我们到了姑姑家,客人已经陆续到来了,我先去看小表弟,小表弟胖嘟嘟的长得多可爱呀!
不久就入席了。我扫视了一下客人,今天来的大部分是中老年,还有数个幼儿。我坐在奶奶旁边,喝着香甜可口的饮料,吃着香色味俱全的美食,我不由地想,要是天天能吃上这样的美味佳肴,该多好呀!
这时,一位老奶奶问我的奶奶说:“这是你的孙子吧,怎么没有上学呀?”
“没办法,他硬要来,就让他请假了!”奶奶无奈地说。
“我的孙子可不一样了,我怎么叫他来,他都不肯来。他说怕落下功课……”那位老奶奶说。
“我的女儿也一样,连病了也不肯请假,更不用说做客了。她总说她还是孩子要以学习为重,不能随便请假。”另一位中年妇女接着说。
“你们的孩子,这么懂事……”奶奶羡慕地说。
我听了她们的谈话,我把头埋得低低的,不敢正眼瞧她们一眼。我感到浑身不自在,哎,我今天真不该来。
她们直夸着自己的孩子,好像她们孩子的优点全针对我的缺点似的,害得我心神不宁,我再也没有心思吃了。这时,我想到同学们和老师在上课热烈交流讨论的情景,我真想立即冲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
菜一盘盘端上来,连我平时最喜欢吃的水煮活鱼我也没有胃口吃了,我直想着快一点儿吃完。
我再也坐不住了,我离开了酒席。在通往学校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很多,首先我要把今天在酒桌上的感受写下来。
三、回味“盛宴”
这次习作,虽然只是一次想象作文,但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一个苹果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一种思想交换了变成两种思想。”他们通过交流、分享,每个人都会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于是,我又让他们谈谈对这次习作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林春兰同学说:“为了吃一顿饭就请假,而鲁迅先生临死是还在学习,一秒钟都不肯放弃,跟鲁迅先生相比,这不是太不珍惜时间了?我以后一定要珍惜时间。”
黄丹丹同学说:“通过这次习作,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后我也不会随便请假的。”
“同学们同题作文,老师对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评点,让我们懂得了像拍照一样多描写少叙述才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我还懂得侧面描写烘托这一写作方法。这次作文我真是受益非浅啊!”林雪同学说。
“这次习作,我匆匆写完,没有什么修改,老师指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以后作文时,我得多修改几遍,写好每一篇作文。”杨敏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应该感谢俞伟同学的请假,是他为我们提供作文素材,也感谢老师,为我们的作文指导花费多少心血!”陈略的一席话引来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
就这样,同学们畅所欲言,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他们据此还写了日记哩。
四、“盛宴”余话
这次作文是续写,也是同题作文,从习作、点评、指导、借鉴、修改到日记,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是一次我较为满意的习作。为此,我想到了以后作文之路要怎么走?
(一)、作文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生活是作文之源,学生都喜欢热闹,逢喜事喝喜酒,有吃有玩的,何乐而不“乐”一下呢?因而,在农村,因喜事而请假的并不少见。但请假去凑热闹,这事学生到底怎么看呢?每个人都有话可说,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再说,仅仅以《酒桌上》为话题,只要唤起已有的体验,再现,再体验,情动而辞发,自会文思泉涌。
(二)、作文贵真情实感,凸现个性。
课堂作文往往先指导后学写,但指导派先入为主,弄不好反而容易束缚学生的思路。这次作文自由言说,各抒己见,先写后指导、修改、再谈体会,无论是写作能力的提高,还是思想认识方面,应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收获。
作文时,学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想象,但想象的前提是感情要真实,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只要是“我笔写我口”,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行为习惯、性格气质、兴趣情感的千差万别,写出来的文章自是富有个性,独具特色。
从这次作文来看,学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三)、学会关心生活,多思考,勤动笔。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现在的问题是,学生每天都在生活,可就是熟视无睹,缺少发现,对周围的人情冷暖无动于衷,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活生的素材如过眼云烟,如春水吹皱满池春水,过后却不留一丝痕迹。由于平时缺乏量的积累,作文也自然成了“无米之炊”了。
就像学生请假去吃喜酒之事,若没有老师的提醒,学生压根儿不会去思考这样的请假必要吗,合适么?更甭谈怎样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了!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关心生活,学会思考,勤动笔。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