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跟您分享的是《好好说话》这本书,作者是《奇葩说》当家辩手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等人。《奇葩说》是现在炙手可热的语言类节目,该书作者马薇薇、邱晨、黄执中等人均是华语辩论界最优秀的辩手,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例证及对例证的分析,阐述了说话技术的最核心的理念:每句话,都是权利的游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成为这权力游戏中的高手的。
我们现在都知道好的表达,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与此同时,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被教过说话的技术,这导致我们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口语表达上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我们会遇到工作生活中的日常沟通、怎样反抗父母的逼婚、谈判中的讨价还价等情境的问题,但是我们并没有办法处理好,这本书就是在教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境。
这本书将说话的情境分为五种,交流、说服,谈判,演讲和辩论,对应这五个情境的说话技术统称为五维话术。但是在人们说话的时候,可能会随时切换情境,比如我们在演讲的时候,就需要使用到说服的技巧,在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很可能就要使用到交流的技巧,所以说五维话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全息综合的说话方法。就像我们在身上带着一个工具箱,遇到不同的环境,我们可以随时掏出不同工具来应对。
这本书说,我们普通人在说话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拎不清说话中的权力关系。在一场说话中,有说话者和听话者,他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关系,在特定的关系中,便会有谁去争取谁的情况,这就是说话中的权力游戏。这场游戏中,被争取者拥有决定这次说话是否达到目的的决定权,而我们在说话之前就需要先搞清楚在这场谈话的权力归属,我们需要根据权力归属来选择我们的说话策略。
在五维情境中,权力归属如下图所示
演讲--权力的形成
沟通--权力的流动
说服--权力在对方
谈判--权力在双方
辩论--权力在他方
我们很多人就是没有搞清楚这样的权力关系,所以会在沟通的时候,强行推行自己的结论,却发现最后共同变成了争吵;在说服别人时,以为辩倒对方就可以“以理服人”了,殊不知说服达成的权力在对方,而每个人都有防御心理,会本能地排斥自身以外的事物,强行灌输只能适得其反。所以说服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并利用对方的自主性,不断引导对方,让“我说服了你”变成“你自己说服了自己”,让“我的观念打败了你的观念”变成“你的观念升级了”,诸如此类。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最常遇到的场景就是沟通、交流和谈判,那么在这三种情境中,我们具体都会犯什么样的错误,又如何避免呢?
沟通,将双方置于同一平面。
沟通的本质,就是将原本不相同的事情变得相通。所以,保证沟通双方地位平等是有效沟通的前提,还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在看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我们总是本能地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习惯性排斥于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而这样的角度很可能与我们的完全不同,而我们并不永远正确,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必然会产生冲突。
比如,很多人在生活遇到不如自己意的事情,最经常的反应就是指责对方,这样又引起了对方的反抗,变成了互相指责,这种事情在情侣之间发生得不要太多。我们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说过,在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可很大的自由,所以在我们感到自己被冒犯的时候,不要轻易就选择了最本能地语言来回应,这样的反应只能贪图一时的痛快,但很可能与沟通的目的背道而驰。
比如同宿舍的其他人,因为说话声音过大而影响到你,你可以直接说:安静点, 不要影响别人。也可以说:不好意思,可能是我多虑了,但是我难免觉得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其他人。
这样的区别就是 我们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纠正或指责其他人。这样就会避免掉可能发生的冲突。就在昨天,我又学到了一个可以广泛应用的升级版,就是在你需要向对方提其他建议的时候,可以在你想要说的话前面加上“我担心”,那么上面这句话就可被说成“可能是我多虑了,但是我担心你这样大声说话会吵到其他人”。这不但规避掉了对对方的正面指责,还显得自己在替对方考虑问题,和对方是一个战壕的。这种塑造第三方敌对关系,拉近自己和对方关系的方法,是一件十分常用且有效的套路。
沟通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去评价别人,温和且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会更容易达到沟通目的。
说服--将观点植入对方心中
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在其他人辩论的时候,不会去直接用自己的观念强迫对方改变想法,他会通过引导,让对方心中自己生出来苏格拉底的观念来,所以苏格拉底是不光是伟大的哲学家,还是说服人的大师。
说服不是命令式的“你必须依照我说的去做”,一切的说服都是在找一个切入点,而让对方找到去做的理由。我们都知道我们太容易去排斥外来的观点,所以好的说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引导他人,由对方自己提出解决方案。
当工作中,当我们和领导的意见向左,我们该如何说服老板呢?比如在一个项目中,老板决定做用A方案,而我们认为方案B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首先我们对老板的选择表示赞同,降低沟通阻力,然后提出A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提出补救的方案,降低老板的焦虑,最后再说出您心中B方案的收益和前景,激发老板的动力。
在理解对方担忧的情况下,提出一套解决方案,可以让对方被说服的几率大大增大。比如说父母唠叨你穿秋裤,你可以说“办公室里面温度很高,不睡受冻,穿多了反而太热。如果回来的路上真的太冷,我就打专车到家门口,冻不着。”当你拿出好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对方也更愿意被你说服。
此外,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外部的压力对对方进行施压。比如商场经常会用“今日特卖”这样的宣传手段来销售,这种方式利用了人民规避损失的心理,从而达成交易;另外还可以使用讲别人架起来的方式,来说服别人,比如人们常说的“大人不记小人过”,就是将别人地位架高,来达成说服。
谈判--把冲突变成合作
在谈判中,获取对方更多的信息就能在谈判中获得有更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果我们直接发问,很可能就被对方委婉化解掉,很难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通过“纠错式引导”的方式,就可以大概率获得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故意将不确定或者错误的信息抛出来,引导他人去纠正,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有用的信息。
比如,你想通过小王了解她熟知的一位领导,就可以说:前阵子听了王总对于某某项目,说的实在太好了,我相信王总私下肯定也是一个博学多才,思想深刻,成熟认真的人。这时候,小王一定忍不住要向你吐露一些你不知道的信息。如果还想进一步获取信息,还可以让对方进一步纠错。你可以说:不对吧,我和王总打过两次交道,我觉得他私下也很稳重,成熟啊。适度的反抗会进一步引导对方纠正,小王一定会给你倾吐更多你想知道的信息。
我们在生活中还会经常遇到讨价还价的场景,我们习惯性思维是后发制人比较有优势,实际上,先报价会让谈判对你更有利。
举个例子,A准备3000块买B一块手表,如果B首先开价5000,那么这块表就很有可能以一个4000元左右的价格成交。这是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当B开出5000的时候,这块表的价格就被锚定在5000元了,而A要求B做出每一个让步,就必须给出原因,而A自己也会根据这个锚定价格上调自己的心理价位。
除了沟通、说服、谈判之外,这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来教我们辩论和演讲中技巧,但是限于篇幅,喜欢的朋友可以自己找到这本书研究一番。
实际上,在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本书介绍技巧的案例偏多,显得这本书框架内的内容比较破碎。但是当我为了写这篇文章而将这本书梳理的时候,我开始明白这些技巧之间的底层规律是觉有相通性的,而且这些技巧也具有很高的实操价值。
“纸上读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技巧只能在被应用了才有价值,让我们一起将这些说话技巧用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起好好说话。
下期预告:下期的书是《刻意练习》,我们都知道一万小时理论,但是这个理论并不是对每个人都奏效,单单重复练习一万小时真的会让你成为一名专家吗,什么又是正确的练习姿势?下期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我是虎皮青椒,和您一起读书,与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