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与周围环境有多少衔接。我答一点点。在提问之前,我说,我能够体会到万事万物中的完美过程;提问之后,又补充,大师级的人和万事万物完美衔接。文字只是媒介,是为了让人能够体悟到那种状态——衔接=体会事物中的完美过程。我既然已经能够“衔接万物”了,为什么我不认同自己是大师?反而“谦虚”地说,自己的“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更会越来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看成是无限,就可以成为大师了。事实是,我从心底就不认可自己是大师。
数学上,极限只能被逼近,但永远不能达到。即便我的“速度”足够大,可以看成是大师,但终究不是大师。靠量的累加是无法达到极限的,极限本身才能是极限!我的这条大师之路的出发点就是错的。
如果成为大师是我的目标,那只能说明当下我不是大师,此路不通。不是我的目标那如何成大师?自然联想到此刻我就是大师!
那之前的大师之路有何意义?
就像“非我”与“我”一样,没有“非我”,“我”也就不存在。正因为我之前“非大师”状态的存在,我才有机会经验到“大师”状态。
我的经验对读者有什么作用?
不是榜样作用。榜样是想要的代言词,这样只能经验到相反的状态。我们并非必须得经验到相反的存在,我们也可以认识到相反的存在,再经验到自己所选择的存在。“非大师”的状态可以被大家认识。
分享书中的一句话:宇宙间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发生。就像游戏一样,所有可能的技能点分配在游戏开发时已经设定好,选择如何分配,角色就有什么样的能力。我们可以尝试所有选择,也可以认识其他人的选择,最后经验到自己最想要的技能分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认识或者说忆起我们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接着参与宏大的角色扮演游戏。
意识到自己是大师,当时是再一次看到了《与神对话》的三个基本道理: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体的;一切皆已足够;没有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加上我经历的一切,我就忆起了——我是大师。瞬间觉得非常激动、美好、幸福,但也没发现自己和之前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