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最高境界自然是喜极而泣,然而这样的喜极而泣又应该是足够自然的。总有喜剧人不屑于纯粹的取悦观众,总是想着玩些意味深长,结果霸王硬上弓,结果喜剧被玩成了尬剧。
《冏妈》的前半段,毫无疑问是不折不扣的喜剧,并且是十足的徐峥风格一一个陷入困境的都市精英,徐峥已经通过之前的《冏》系列,深深地刻入了这一形象的烙印,可以说,徐峥在这一类人物的塑造上已经自带笑点,这是徐峥的最大价值。如果换个演员去演绎这种角色,一定是费力又不讨好。
贾冰和郭京飞的加入,算是绿叶配红花,即便是袁泉这么个一本正经的角色,也颇有喜感;冏妈这个主角,却着实让人笑不起来,黄梅莹确实符合精致的,小资而又强悍的女人的这个角色的人设,然而实在缺乏喜剧感,从而稍显格格不入。
影片的后半段,就象飞机突然强行拉高一样,节奏突变,逻辑强硬,既不可信也不好笑,感觉就是一部荒诞剧的做派。不清楚这么讲究剧本的徐峥是怎么就草草从了这个剧本的(徐峥只是编剧之一),难道想玩深刻一点的意味深长,只能是这么一个不着调的玩法吗?或者说,难道放弃这样强硬的意味深长,放弃喜极而泣,而只追求简简单单的喜就是喜,岂不更符合喜剧的内核精神?
《冏妈》的后半段,荒诞但是很文艺,倒是符合女主角黄梅莹的气质了,可是,观众买票是来看徐峥,而不是黄梅莹。
幸亏《冏妈》卖给了网络,让徐峥对赌票房逃过了一劫,原先设想的春节档院线票房抢到二十四亿,是绝对不可能的。
《冏妈》卖给了网络,意味着电影创作会更加细化分流,电影院线倒不必太过担心,网络和电影院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就比如巜冏妈》的前半段,一群人在电影院线里捧腹大笑,一定比一两个人在家笑,更可笑,电影院线的价值就是让这种可笑变成极致;而《冏妈》的后半段,在院线里播放,那就纯属资源浪费。
《冏妈》事件,会倒逼电影人去做这样的思考:我创作的电影,究竟适合哪里放?